机动化时代街区宜步行的关键形态指标及优化方法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278339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56.00
负责人:陈泳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同济大学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6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6-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卢济威,钱伟民,王俊骅,胡滨,杨春侠,姜荣,王全燕,刘明昊
关键词:
宜步行街区步行城市形态城市设计机动化
结项摘要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torization in modern Chinese cities, the motorized environments are seriously threatening the pedestrian space for citizens' daily life, and bring about dozens of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is research is focus on the methods to controll the quality of urban form and improve the design of new urban structure, through which more people can be couraged to choose the public transportation instead of private car. The study based on existing data and further case studies including the implement of typological comparison and quantitative studies on pedestrian space of typical communiti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locate the major problems and analyz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 of pedestrian behavior. Applying effective statistics model in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form variables and pedestrian behaviors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convenience, comfort and safety, the study develops the key indexes and the predictive mathematical formulas of urban environments to provide the practical instruction and strategy for achieving walkabe community and even pedestrian-friendly city.

我国城市的机动性特征日趋明显,对原来承载着市民日常生活的步行空间产生巨大冲击,同时也使城市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如何在城市街区层面通过城市形态的优化与控制吸引更多的步行活动,以降低私家车使用是本课题的主要任务。拟借助已有成果和进一步调研,对案例城市典型街区的步行空间在中观和微观层面展开类型比较与量化研究,剖析现有街区步行活动特征与潜在需求及主导问题;同时运用有效的数理统计模型,在步行出行便捷度、步行停留舒适度和人车活动安全度等三个方面探索城市形态空间变量与步行活动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而建立街区宜步行的关键形态指标与评测模型;以此为基础,寻求理性的、符合街区特征和步行活动特点的城市设计方法,并经由对步行空间优化的实证研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与设计引导,为推进步行友好街区建设乃至城市步行化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项目摘要

我国城市的机动性特征日趋明显,对原来承载着市民日常生活的步行空间产生巨大冲击,同时也使城市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社会和环境问题。课题以上海中心城区为案例,剖析目前市民步行活动总体特征与需求重点及主导问题,探寻街区空间形态与步行活动之间的内在规律性。首先,基于步行出行特征与环境满意度的调查,发现:居民通勤步行大幅减少,但混合步行仍是居民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居民年龄与日常步行距离和时间呈正相关,家庭私家车数则与其负相关;居民普遍认同步行有益身体健康,偏爱便捷、活力与安全的步行环境;居民步行行为既受到社会因素影响,也受到街区环境因素影响,机动化发展引发的步行安全、环境品质和空气污染等问题值得关注。其次,基于中观和微观层面的街区形态量化解析与预测模型推导,发现:混合的功能布局与设施配置有利于居民的大多数出行目的在街区内部得到实现,渗透性的空间结构和高品质的步行环境设计可以提供步行者充分的便捷性和舒适性,行人的步行感知与体验受到沿街建筑的底部界面特征影响最大,其中建筑临街区宽度是影响步行逗留活动的关键性因素,建筑底层临街面的透明度、功能密度与店面密度对于吸引商业性逗留活动具有积极影响。另外,从人车衔接的易达度与安全度来看,发现街坊尺度划分与干道过街等待是影响轨道交通站区步行便捷性的关键性因素,而机动车速度与交叉口特征是影响步行安全感的关键性因素。最后借鉴国际优秀案例,提出适合地段特征和步行活动特点的优化设计对策,并编制步行友好街区的街道设计引导,制定评价街区宜步行的关键形态指标,为推进步行友好街区建设乃至城市步行化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DOI:10.7544/issn1000-1239.2018.20170425
发表时间:2018
2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DOI:10.13692/ j.cnki.gywsy z yb.2016.03.002
发表时间:2016
3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DOI:10.19336/j.cnki.trtb.2020112601
发表时间:2021
4

煤/生物质流态化富氧燃烧的CO_2富集特性

煤/生物质流态化富氧燃烧的CO_2富集特性

DOI:10.11949/j.issn.0438-1157.20180900
发表时间:2018
5

聚酰胺酸盐薄膜的亚胺化历程研究

聚酰胺酸盐薄膜的亚胺化历程研究

DOI:10.3969/j.issn.1005-5770.2022.09.012
发表时间:2022

陈泳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51503092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0975173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0505025
批准年份:2005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875346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663014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41.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678414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1126259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3.00
项目类别:数学天元基金项目
批准号:51375301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1771401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4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街区空间形态对老年人步行行为的影响机理及导控研究:以上海为例

批准号:51678414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陈泳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多层及低层居住街区空间形态对避震疏散安全可达效能的影响机制与优化方法

批准号:51878139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蔡凯臻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居住型街区空间形态与声环境耦合关系及设计方法研究

批准号:51908280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杨青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街道空间界面宜步行性的精细化测度及设计导控研究——以上海为例

批准号:51708410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叶宇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