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南岸沿江的嘉荫地区富饶组马斯特里赫特阶顶部和乌云组达宁阶底部建立了5个孢粉组合带,自下而上为:(1)、雏囊粉一沃氏粉组合带;(2)鹰粉—脊榆粉组合带;(3)、水龙骨单缝孢属组合带;(4)、单束松粉属—双束松粉属组合带;(5)、瘤纹水龙骨单缝孢属—杉粉属组合带。这些组合带与同属环北太平洋植物地理区的北美K/T界线上的5-6个孢粉组合带基本上一致。还首次在我国北方发现了早古新世地层,并建立了三个早古新世孢粉组合带,这是一项有重要意义的发现和创新,它为在我国和亚洲地区标定K/T界线的准确位置,寻找界线粘土,研究界线上生物灭绝事件、界线上下孢粉植物群演替与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抗生素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不同湿地植物配置对扑草净的吸收和去除效果研究
高浓度煤粉火焰中煤质对最佳煤粉浓度的影响
黑龙江嘉荫地区K-T界线研究
北京地区空气孢粉散播规律
利用孢粉分析技术研究沙漠化地区植被类型历史变迁
南海低纬地区晚第四纪孢粉记录及气候环境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