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发现了骨髓间质干细胞(MSC)上清(CM)及其分泌的exosome(EX)可引起胃上皮和胃癌细胞上皮间质化(EMT)并促进裸鼠体内致瘤,并首次从H.pylori阳性胃癌和癌旁组织中分离获得两种与骨髓MSC相似的微环境细胞,采用miRNA芯片已筛选到差异分子。鉴于此,MSC在慢性炎症下介导EMT,参与胃癌发生和恶性转化的作用及机制值得研究。本课题以H.pylori阳性胃组织来源MSC和体外炎症因素作用下的骨髓MSC的CM/EX为研究对象,分别作用胃上皮和胃癌细胞,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和miRNA芯片筛选、在体内外炎症和肿瘤模型中应用细胞与分子干预技术予以验证,确定MSC在慢性炎症下介导EMT致胃癌发生的关键分子及其作用机制;进一步在临床血浆及其EX中检测评估,获取有价值的新的诊疗指标。本研究将阐明MSC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寻找胃癌诊疗的靶位,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胃癌组织分离培养获得的胃癌间质干细胞(GC-MSC)培养上清(CM)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上皮间质化(EMT)并促进裸鼠体内致瘤。体外采用H.pylori和巨噬细胞两种促炎因素分别处理MSC,检测分析MSC的活化状态及其对胃上皮细胞和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EMT的作用。采用化学致癌剂和高盐饮食联合方法建立大鼠慢性胃炎-胃癌模型。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和miRNA芯片筛选检测GC-MSC差异分泌的细胞因子和表达的miRNAs,并在体外不同炎症因素处理后MSC和大鼠不同时期胃炎MSC中予以验证。采用细胞因子标准品、受体阻断剂等技术确定介导GC-MSC调控胃上皮细胞和胃癌细胞的关键细胞因子和miRNAs,揭示其分子作用机制。检测分析临床组织和血清exosome中关键miRNA和重要信号分子,评估临床应用价值。本项目按照研究计划执行并完成计划任务,共发表论文9篇,已接受论文1篇,组织省级学术会议1次,培养博士2名、硕士4名。研究结果显示:(1)体外 H. pylori、LPS刺激的巨噬细胞可分别诱导MSC向CAFs样细胞活化,其CM可促进胃上皮细胞和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EMT;(2)建立大鼠慢性胃炎-癌模型,分离并获得骨髓MSC,正常胃MSC和不同阶段的胃炎MSC;(3)GC-MSC调控胃上皮细胞和胃癌细胞的关键细胞因子包括PDGF-DD、MCP-1和IL-6。NFκB抑制剂PDTC可阻断促炎因素对MSC的诱导作用,逆转其对胃上皮和癌细胞的作用。(4)miR-188-5p被验证是GC-MSC差异表达的重要miRNA。miR-188-5p可促进干细胞转录因子SALL4的表达及入核,过表达SALL4可显著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EMT;(5)miR-188-5p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逐渐上调;SALL4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与淋巴转移有关。血清exosome中miR-423-5p在胃癌术前组中表达增高,ROC曲线分析显示其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本研究以胃癌微环境细胞MSC研究为切入点,明确其异常分泌的细胞因子和表达的miRNAs可能参与了慢性胃炎-胃癌的发生与恶性转化,有望为胃癌的诊疗提供新的靶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高龄妊娠对子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发育的影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调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下调SNHG16对胃癌细胞HGC-27细胞周期的影响
基于GEO数据库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小鼠基因芯片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关键基因验证
低氧在非可控性炎症促进肿瘤恶性转化中的作用研究
补体系统在非可控性炎症恶性转化调控网络中的作用
CUEDC2在非可控性炎症恶性转化中的调控机制研究
间充质干细胞参与非可控性炎症恶性转化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