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聋已成为影响现代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在60-74岁的人群中高达30%-50%。近来研究提示:线粒体基因突变与老年性聋发病密切相关。由于缺乏合适的研究模型,线粒体导致老年性聋的发病机制仍未阐明,迄今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本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建立大鼠内耳线粒体4834bp缺失突变的动物模型,提出并初步证实该缺失突变并非直接导致听力下降,而是显著提高内耳对氨基糖甙类药物耳毒性的易感性这一假说。本课题拟应用此大鼠模型,应用分子生物学、免疫组化和转基因等技术,进一步研究线粒体突变在老年性聋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机制,探讨核基因对线粒体基因突变的调控作用及机制,阐明环境因素和遗传背景对老年性聋发病的影响,从分子、蛋白、细胞、组织、整体不同水平上阐明老年性聋的发病机制,并从转基因水平探讨对老年性聋的干预作用和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老年性聋奠定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An improved extraction method reveals varied DNA content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hells of Pacific oysters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DNA storage: research landscape and future prospects
核修饰基因与线粒体DNA突变与聋病的机制和功能研究
核因子PGC-1α和线粒体常见缺失突变间相互作用及在老年性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老年性聋机制和康复的研究
线粒体碱基切除修复在老年性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