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生物学效应是通过乙烯信号转导实现的,其信号转导过程相关元件的非生物胁迫应答越来越受人们关注。本项目基于已有的研究结果,针对果实ETRs和EIN3/EILs的采后非生物胁迫应答机制与调控这一科学问题,以猕猴桃和桃果实为试材,结合生理生化、细胞形态学、实时定量PCR、瞬时表达和转基因等手段,深入研究采后温度(低温冷害和热激处理)和高CO2等非生物胁迫对其表达模式的影响,明确ETRs和EIN3/EILs家族成员在不同胁迫过程中的应答机制,阐述乙烯信号转导在采后果实中的非生物胁迫应答机制与调控途径,研究结果可丰富植物ETRs和EIN3/EILs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的生物学内涵提。
本项目围绕果实乙烯信号转导元件(ETRs、EIN3/EILs、ERFs)的采后非生物胁迫应答机制与调控这一科学问题,以猕猴桃和桃果实等为试材,结合生理生化和基因组学等技术手段,研究了采后温度(低温和热激)和高CO2等非生物胁迫处理对不同果实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分析了非生物胁迫对乙烯信号转导元件表达的调控;进一步利用烟草叶片瞬时表达体系,解析了部分乙烯信号转导途径元件(EILs和ERFs)的转录调控机制,发现猕猴桃AdEILs可转录调控乙烯代谢,柿DkERFs参与果实对高CO2/低氧的应答;转基因研究结果表明,EILs和ERFs成员是植物抗性的重要调节因子,过量表达猕猴桃AdEIL3、AdERF1和AdERF13可显著增强转基因拟南芥的低温抗性。研究结果明确了乙烯信号转导在采后果实中的非生物胁迫应答机制与调控途径。项目部分研究成果已在Plant Physiolog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Critical Reviews in Plant Sciences和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等SCI刊物发表论文4篇(其中IF>5.0论文2篇),培养研究生4名,已按项目合同完成各项任务指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三级硅基填料的构筑及其对牙科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木薯ETR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变豆菜属15种植物的果实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结晶条件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熔融再结晶行为的影响
硅促进盐胁迫下黄瓜NHX1基因表达及Na~+在液泡中的区隔化效应
miRNA在香蕉果实采后温度胁迫应答中的调控作用
果实在采后病害防御中对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应答机理
采后预处理诱导柑橘果实逆境应答的机制
短期厌氧胁迫调控枇杷果实采后衰老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