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TB病人数量居世界第二位,疫情严峻,学生PTB病人数居全国第四位,高校学生TB爆发流行时有发生。高校学生居住密度大、接触密切、寒暑期流动性大,且生理阶段处于TB发病起始的上升期。而高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存在形式单调、重"教育"轻"促进"、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缺乏持久性等问题。.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健康促进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以陕西省高校为研究现场,以高校学生为主要对象,综合应用健康促进理论与社会认知理论,分析个体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物质环境因素的影响,结合政策制定、部门合作、知识传播、环境建设及社区资源利用,构建高校学生TB防治健康促进模式,并进行模式应用研究。通过提高被促进方的行为能力、认知水平和加强对其情感支持,协调个人、行为与相关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健康理念,提高自我效能,达到自我管理,实现促进方与被促进方的良性互动。并将该模式在全国高校中推广,以提高高校学生的健康水平、有效防治TB。
我国结核病疫情严峻。但结核病控制在我国还存在着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结核病防治局面尚未完全形成等困难和问题,以及对一些特殊群体的防治存在疏漏。调查研究显示陕西省报告的高校学生肺结核发病率为143.1/10万,明显高于全省108.5/10万的平均水平。而高校发现的疑似和患肺结核病学生转诊率为60%,转诊到位率仅为50%,高校学生肺结核病控制是亟待解决的课题。本研究以陕西省6所高校作为研究现场,高校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基线调查、高校结核病健康促进模式构建、现场实施和干预效果评价为研究思路,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实施研究。通过基线调查发现高校学生肺结核病知信行率分别为50.2%,60.0%,49.4%;不认可区结防机构医生水平,追踪人员不足,患病学生担心受歧视等14个因素影响疑似和患结核病高校学生转诊追踪;对高校校医院人员,区结防机构人员和患结核病学生进行深入访谈发现追踪患者难度大、障碍多,高校结核病防治体系不健全,临床医生能力低,高校发现患者工作力度不强,患病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缺乏等问题。. 在现况调查基础上,进行专题研讨、专家论证,研究者提出高校学生结核病健康促进模式及干预实施方案。在干预组进行大学新生肺结核病同伴教育,校医结核病诊治知识培训,校医临诊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方法防控。干预实施2周后,干预组高校学生肺结核知信行率分别由47.8%,57.8%,62.1%提高到82.7%,83.4%,81.4%;3个月后,分别为72.9%,73.0%,77.9%;高校校医和患肺结核高校学生知信行率,与对照组相比各率显著提高。模式实施3个月后,疑似和患结核病学生转诊追踪情况得到改善;对高校校医院人员,区结防机构人员和患结核病学生的再次访谈,发现干预组高校结防工作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该模式将为陕西省高校学生肺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政策制定的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南昌市冬季大气PM2.5中重金属元素来源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价
社区建成环境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作用机制与实证结果
JD-R模型、理论在行为安全研究中的应用及述评
大亚湾海产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与海产消费建议
人宠交织视角下老旧住区户外公共空间优化设计分析
基于GIS的高校学生结核病防治管理体系及信息系统构建与应用研究
中国健康保险欺诈: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高校学生发展的互动模型及促进机制研究
环境污染对健康人力资本的影响机制研究:理论框架与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