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印度洋现场营养盐培养实验寻找指示大洋浮游生物活动的生物标志物特征

基本信息
批准号:40903033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唐松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李芸,姚会强,郭素杰,徐超
关键词:
有机组分浮游生物生物标志物
结项摘要

2005年度,申请者参加"中国首次环球科学考察"航次时,在印度洋进行了现场营养盐培养实验。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本项目拟采用显微镜分析方法对培养实验过程中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以及浮游细菌丰度的变化进行研究;分离提纯悬浮颗粒物中的糖类、脂类和氨基酸,并测定它们相对含量的变化;针对三大类有机物分别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不同单体组分含量的变化趋势。通过对比培养实验过程中浮游生物和悬浮颗粒物有机组分的研究结果,寻找可指示具体浮游生物的生物标志物,探索可反映具体浮游植物爆发和死亡,浮游细菌生长和死亡等浮游生物活动的生物标志物特征。该研究对于揭示浮游生物活动和颗粒物有机质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利用普遍存在的海洋沉积物、悬浮颗粒物等研究反映浮游生物活动提供理论基础。

项目摘要

该项目主要针对印度洋营养盐添加实验中浮游生物丰度、悬浮颗粒物有机组分含量及其稳定碳同位素值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爆发对悬浮颗粒物POC浓度有显著贡献,浮游植物爆发期后悬浮颗粒物POC浓度与浮游细菌的生长关系密切。悬浮颗粒物有机碳的有机组成以脂质和氨基酸为主,糖类多占比例最小。浮游植物的快速爆发对悬浮颗粒物的稳定碳同位素分馏并没有明显作用,颗粒有机物的稳定碳同位素特征可能主要受浮游植物爆发期后细菌的生长影响。颗粒物中生化组分稳定碳同位素值表现出δ13C脂质<δ13C氨基酸≈δ13C糖类的特征。颗粒物δ13CPOC值特征受颗粒物中不同生化组分的浓度及其δ13C 值的变化共同影响。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2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3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4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DOI:10.19336/j.cnki.trtb.2020112601
发表时间:2021
5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DOI:10.13488/j.smhx.20190284
发表时间:2019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营养盐结构失衡对海洋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机制

批准号:40876083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孙晓霞
学科分类:D0604
资助金额:4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东印度洋浮游生物食物网研究-结合运用稳定同位素及粒径方法

批准号:41706184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徐文喆
学科分类:D0604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淡水浮游生物体内亚砷酸盐富集与效应的营养盐调控及机理研究

批准号:21507001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汪宁欣
学科分类:B0607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利用T7噬菌体展示技术寻找骨关节炎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

批准号:30700852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王晓庆
学科分类:H0608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