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除磷工艺中聚磷菌和聚糖菌及其子群间的竞争机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678272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1.00
负责人:王建辉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批准年份:2016
结题年份:2020
起止时间:2017-01-01 - 2020-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李广,陆海,李科,崔恩岩,王璐
关键词:
竞争代谢模型聚磷菌聚糖菌共生
结项摘要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EBPR) in activated sludge 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high removal efficiency, economy,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operation, and potential phosphorus recovery, has become a popular and widespread technology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However, the main disadvantage of the EBPR process is its apparent instability and unreliability, which has been contributed to the competition of PAO and GAO or their sub-clades . The applicant synthetically analysed PAO and GAO populations, and their main sub-groups from viewpoint of metabolic pathway and its denitrification ability, found that PAO and GAO are not only competition but also likely to mutualism by their sub-groups. This study will investigate PAO and GAO competition mechanism with integrated factors; examin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competition or symbiosis between PAO and GAO; further study the competitive or mutualistic mechanisms among PAO and GAO's sub-groups; explore the competition mechanism of PAO I and PAO II and its main factors; establish comprehensive PAO and GAO competition and mutualism model to provide scientific guidance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optimizing various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systems.

强化生物除磷技术以其高效、经济、环境友好和潜在的磷回收而在废水处理系统中备受欢迎和广泛应用,而其最大的缺陷在于它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靠性,被认为最根本原因在于聚磷菌(PAO)与聚糖菌(GAO)及其子群之间的竞争问题。通过对PAO和GAO这两个种群及其主要子群从代谢途径及其反硝化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PAO和GAO之间不但存在着复杂的竞争关系,其子菌群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共生关系的可能性。将研究复合因素下PAO和GAO的竞争机制;考察不同影响因素对PAO和GAO子群竞争及共生的影响;进一步研究PAO和GAO的主要子菌群间的竞争或者共生机制;探索PAO主要子群PAO I和PAO II的竞争机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建立全面的PAO和GAO竞争以及共生模型,为优化各种工艺类型的生物除磷系统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

项目摘要

强化生物除磷(EBPR)技术以其高效、经济、环境友好和潜在的磷回收而在废水处理系统中备受欢迎和广泛应用,而其最大的缺陷在于它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靠性,被认为最根本原因在于聚磷菌(PAO)与聚糖菌(GAO)及其子群之间的竞争问题。利用SBR反应器深入研究了PAO和GAO这两个种群及其主要子群代谢途径及其反硝化能力,研究了复合因素下PAO和GAO的竞争机制,考察了不同影响因素对PAO和GAO子群竞争及共生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PAO和GAO的主要子菌群间的竞争或者共生机制;探索了PAO主要子群PAO I和PAO II的竞争机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建立了全面的PAO和GAO竞争以及共生模型。研究表明:在厌氧/缺氧环境下DPAO和DGAO合作完成反硝化除磷,PAO I和DGAO可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PAO II可利用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反硝化吸磷,而PAO I可同时利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进行反硝化吸磷;Mg/Ca摩尔比对DPAO在厌氧/缺氧环境下的除磷性能影响较大,当Mg/Ca摩尔比为5.0时,系统的除磷效能受到严重干扰,而当Mg/Ca摩尔比为1.7和3.8时,系统除磷性能较好;DPAO在厌氧/缺氧环境下,碳源对系统除磷性能影响不大,但不同碳源下的主要功能菌群结构表明PAO I亲和丙酸的能力较强、PAO I和PAO II对乙酸的亲和能力相当、DGAO只能利用乙酸而不能利用丙酸生长。同时,丙酸为碳源时的厌氧P/VFA比要明显低于乙酸为碳源的情况,而丙酸碳源下较高的PAO I,乙酸碳源时PAO I和PAO II比例相当,不同的PAO子群厌氧释磷能力不同;不同温度情况下,Accumulibacter子群内部的竞争不影响系统的除磷效果,而且高度富集Accumulibacter的反应器中厌氧P/HAc比明显低于PAO模型中的比值。此外,低温不但可以抑制GAO的生长,也可在短期范围内抑制PAO II的繁殖,但长期运行下PAOII比PAOI更具有竞争优势。此外,低温下污泥具有较高的藻酸盐类EPS,使得污泥呈形态规则、粒径较大、机械强度很强的颗粒污泥,具有较好的除磷效果和抗冲击能力,有很大的应用潜能。无论污泥中聚磷是否受限,PAO II厌氧环境下都可显现GAO的代谢特征,好氧环境下只表现为PAO的代谢特征;PAOI在厌氧和好氧环境下都不能表现为GAO的代谢特征,而是保持PAO的代谢特征。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2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DOI:10.16285/j.rsm.2019.1280
发表时间:2019
3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4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DOI:
发表时间:
5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DOI:
发表时间:2022

王建辉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11147200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5.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批准号:11875034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1401513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806081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0474040
批准年份:2004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301564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11265010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56.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11502206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1572155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0872108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1372175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1505091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1072149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硫循环协同反硝化除磷菌生物除磷机理及工艺研究

批准号:51308558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吕慧
学科分类:E100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生物除磷系统中聚磷和聚糖微生物生理生态学与调控方法

批准号:50408039
批准年份:2004
负责人:陈银广
学科分类:E1002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强化生物除磷和反硝化除磷系统聚糖菌的产生机理及种群调控

批准号:50608064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王亚宜
学科分类:E1002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利用聚磷的活性污泥中聚磷菌的厌氧释磷固定铀尾矿中铀

批准号:40972036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卢龙
学科分类:D0203
资助金额:4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