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种具有宏观、微观、整体、局部多方面内容的、能动态地反应疾病在不同治疗时段的中医证型变化的辨证标准研究平台,是当前中医界辨证标准研究的瓶颈与难点。本课题拟采用已研课题所形成的辨证标准,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技术,对胃癌手术、化疗前后辨证标准的生物学基础进行研究,以拓宽和延伸传统"四诊"的视野,丰富辨证论治的内涵。通过对1000名胃癌患者在手术、化疗前后不同时期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进行跟踪调查,有机地将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和舌图拍摄运用于四诊分级研究中,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全面获取,在此基础上对辨证标准的生物学基础进行研究,创建中医证候全新的研究平台,同时也可为其它疾病及潜证辨证标准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课题参考已研课题(项目批准号:30873471)所形成的辨证标准,通过病案调查、参考相关研究文献、走访患者本人等途径,同时根据德尔菲法咨询专家的结果,确定了胃癌中医症状辨证调查表的结构与条目,通过对486人次1024 例名胃癌患者在手术前、手术后、化疗前、化疗后四个不同诊断治疗时期的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进行跟踪调查,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全面获取,此后同时结合专家辨证和计算机辨证(双层频权剪叉算法)的结果对患者诸一进行临床辨证。在确定证型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技术,对胃癌手术前后、化疗前后辨证标准的生物学基础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1. 形成包含中医四诊信息及客观检查计97项、信效度较好的胃癌调查表;2.胃癌不同治疗时段个体辨证结构模型为:①术前:肝郁脾虚证、脾虚证、肝胃不和证;②术后:气血两虚证、肝胃不和证、心脾两虚证、脾虚证;③化疗前:脾虚证、气血两虚证、肝郁脾虚证、肝胃不和证;④化疗后:气血两虚兼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脾虚证、脾虚兼湿证、肝胃不和证;3. 胃癌不同治疗时段群体辨证结构模型为:①术前:脾虚证、肝胃不和证、肝郁脾虚证、肝胃虚寒证;②术后:血瘀证、心脾两虚证、肝郁血虚证与肝胃不和证;③化疗前:脾虚证、肝郁脾虚证、肝胃虚寒证、气血两虚证;④化疗后:血瘀证、心脾两虚证、肝胃不和证、脾虚证、气血两虚证;4.初步构建了含有相关生物指标的胃癌辨证标准。结论:1.明确了胃癌不同证型在不同治疗时段的生物学指标,为临床辨证和疗效评价提供了依据;2.胃癌不同治疗时段个体辨证模型与群体辨证模型的吻合度较好,结构方程模型技术是中医证候规范标准研究的有效算法之一,对于中医证候研究平台构建有一定的方法学意义。但是相同证型,构成该证型的症状、体征和生物指标却不尽相同的现象,值得下一步继续探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呼出气代谢组学的肝衰竭“肝臭”中医嗅诊辨证客观化研究
基于德尔菲法问卷调查及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胃癌辨证标准的建立
β-地贫辨证治疗与证、型特点的分子基础研究
单双相抑郁障碍的神经生物学特征及客观生物学鉴别诊断指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