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生防链霉菌与堆肥的复合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860518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36.00
负责人:王海滨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宁夏师范学院
批准年份:2018
结题年份:2022
起止时间:2019-01-01 - 202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白晓朝,丁建海,王亚丽,邹蕊,刘成龙
关键词:
复合机制链霉菌定殖
结项摘要

Many adverse effects have emerged due to the long-term excessive and unreasonable using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which has seriously restricted the safety of ou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development of alternative technology or products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der the premise of stable agricultural output in our country. Biological control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as an alternative to pesticides, but there are problems about the poor and instable effects during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Numerous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biocontrol agents and compost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The existing researches mainly focus on their effects of combination while their composite mechanism remains unknown. This study will start from the nutritional requirements and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ir combination. 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hysical structures, nutrient contents and storage conditions of compost on the content of the Streptomyces sp. will be studied combining with their micro-morphological analysis, then, the composite mechanism of compost and Streptomyces will be put forward. This research will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bio-fertilizers.

长期过量及不合理的使用化肥、农药,导致了诸多的环境及生态不利影响,严重制约着我国的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安全。在保障我国农业稳产增产前提下,大力研发化肥、农药的替代技术及产品,成为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生防防治作为一种农药的替代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效果差、效果不稳定等问题,大量研究证实将生防菌与堆肥复合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研究主要针对将堆肥和生防菌复合的效果评价,而两者的复合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从堆肥与生防菌复合的营养需求及空间结构着手,通过研究堆肥不同的物理结构、营养含量及贮存条件等因素对一株生防链霉菌含量的影响,结合显微形态分析,提出堆肥和链霉菌的复合机制,为此类功能性生物肥料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项目摘要

本研究从堆肥与生防菌复合的营养需求及空间结构着手,研究了生防菌和堆肥的复合机制。确立了利用玉米秸秆、麦糠和牛粪进行堆肥发酵的工艺条件和二次发酵将链霉菌和堆肥结合的工艺条件。研究表明,堆肥和生防链霉菌结合时,堆肥为链霉菌提供了附着条件及生存空间,同时堆肥也为链霉菌的进一步繁殖提供营养。链霉菌与堆肥结合时,链霉菌的数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堆肥中所含营养元素能否被生防链霉菌所有效利用;二是生防链霉菌和堆肥中土著微生物的竞争中能否取得优势。不同堆肥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及土著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呈现显著差异。. 堆肥和生防菌的结合不是任意的,而是具有很强的选择性的,针对不同的堆肥应该选择不同的生防菌进行结合,同时针对某一特定的生防菌,应该选择相适应的堆肥进行结合。解决两者结合问题,首先需要对两者的适宜性进行研究。研究中发现,从堆肥物料中去分离筛选生防菌,特别是堆肥物料中的优势菌,然后经人为扩繁,在堆肥高温期后的稳定期进行接种,是有效提高生防菌数量,保证生防菌有效定殖,控制生防效果的有效方式。. 同时,研究发现,不同碳源对堆肥中微生物群落产生显著影响。从生防效果来看,腐熟堆肥应控制可溶性碳含量水平,通过发酵原料中添加木质纤维素类成分,保持腐熟堆肥疏松多孔的团粒结构。将生防菌与堆肥进行结合制备具有防治土传病害效果的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是解决土传病害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目前最理想、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本项目的实施为生防菌与堆肥结合制备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2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3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4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DOI:
发表时间:2018
5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0077.2018.11.009
发表时间:2018

王海滨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61571371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6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802185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330017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9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批准号:30340009
批准年份:2003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批准号:31570996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500570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130009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6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批准号:81101160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504038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601004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371696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471544
批准年份:2004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密旋链霉菌Act12调节荧光假单胞菌数量与生防功效的分子机制研究

批准号:31600407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郭俏
学科分类:C0305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棉花黄萎病生防链霉菌抗生素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批准号:30370955
批准年份:2003
负责人:刘大群
学科分类:C1406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生防链霉菌Men-myco-93-63遗传转化体系及其调控序列的研究

批准号:30800734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李亚宁
学科分类:C1406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生防脱叶链霉菌FT05W几丁质酶关键调控因子的挖掘与功能解析

批准号:31701836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陈孝玉龙
学科分类:C1406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