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病毒(CoV)获得跨宿主感染的能力主要与病毒S蛋白的变异及导致的受体识别能力改变有关。通常,不同属的冠状病毒不会产生跨宿主感染。通过RNA定向重组技术将α属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 S 基因的膜外区置换β属鼠肝炎病毒(MHV)的相同区,得到重组病毒(fMHV),该病毒可在猫源细胞上增殖,不能在鼠源细胞上增殖。.本项目将fMHV S与受体识别区或嗜性功能相关区分别用α属中自然感染犬、猫和猪的三种CoV的相同功能区置换,构建重组病毒。研究重组病毒对不同宿主来源细胞的感染、受体结合程度,以及在细胞中的分布。确定α属CoV S的受体或嗜性相关功能区。然后将确定区域置换到β属的MHV的相应区域,确定该区域是否也与属间病毒跨宿主感染有关。.本项目通过对跨宿主感染相关的功能区域更精确的定位,进一步了解CoV跨宿主感染的分子机制,对了解病毒的宿主谱演变有重要意义。
冠状病毒S蛋白通过识别与结合受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CoV感染宿主的特异性,但是仍有一些病毒可以感染多个宿主。例如,甲型冠状病毒1的三个成员犬冠状病毒(CCoV),猫冠状病毒(FCoV)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均以氨肽酶 N(APN) 为受体,相互间识别不同动物来源细胞,造成跨宿主感染,是研究CoV 跨种属传播的理想模型。本课题利用该模型阐述了以下几个问题:.首先,通过比较TGEV, CCoV和FCoV在不同来源的细胞系的增殖水平发现,TGEV不但能在宿主猪ST细胞上增殖,也能在犬A72细胞增殖良好,形成明显的噬斑;但是CCoV和FCoV只能犬A72细胞增殖,对猪ST细胞感染明显受到限制。说明TGEV在宿主特异性与CCoV和FCoV存在较大差异,而CCoV和FCoV比较接近。.二,利用RNA定向重组技术,将TGEV S蛋白膜外区替代鼠肝炎病毒 (Mouse hepatitis virus, MHV) 同源序列成功获得了重组病毒(tMHV)。令人意外的是,tMHV在犬A72细胞的增殖明显,甚至高于野生型TGEV。tMHV在犬A72细胞形成典型噬斑,而在猪ST细胞形成针尖样噬斑。说明猪ST细胞对tMHV的限制不是因为TGEV S蛋白RBD与受体pAPN特异性所致。.三,S蛋白的信号肽比较分析发现,MHV与TGEV同源性明显高于与CCoV或FCoV的,但实验证明这种倾向并未对S蛋白的表达、分布和装配到病毒粒子有影响。导致tMHV不能在猪ST细胞形成典型噬斑,是因为MHV S蛋白膜内区导致重组S蛋白聚集在TGN,不能转移到细胞表面发生细胞-细胞膜融合产生合胞体病变。但在犬A72细胞重组S蛋白能定位到细胞膜。.此外,我们发现一个TGEV临床分离株ZH在ST细胞的复制水平明显比TGEV purdue低,二者的S蛋白和N蛋白也存在差异。通过将TGEV purdue N基因稳定转染ST细胞,发现TGEV-ZH和tMHV的增殖水平均明显提高,TGEV-ZH形成的噬斑增大。.综上所述,冠状病毒细胞感染特异性决定于细胞受体-S蛋白RBD相互作用,病毒导致的细胞病理变化与细胞能否将S蛋白转运至质膜有关,同时N蛋白也参与病毒对细胞适应性。因此,冠状病毒跨宿主感染需要多重因素共同完成,细胞受体起主要作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新型猪冠状病毒SADS-CoV入侵过程中S蛋白与受体识别机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猪δ冠状病毒受体筛选、鉴定以及S蛋白介导的细胞入侵机制研究
鼠冠状病毒S蛋白膜内区S-棕榈酰化的发生机制及功能调控作用
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受体识别和入侵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