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范围内野螟亚科的研究工作进展缓慢,系统学研究远远不够,我国的野螟分类学研究基础非常薄弱。本项目将在检视我国馆藏标本和补充采集标本的基础上,对我国野螟亚科昆虫进行系统整理,进行属、种分类地位的订正和新属、种的描述和发表,完成我国野螟亚科名录;分析野螟亚科在中国的区系成分和分布特点,揭示野螟亚科在中国的分布格局及其成因;运用支序系统学理论,依据对野螟亚科形态特征的全面研究,对野螟亚科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探讨争议属的分类位置,分析野螟亚科形成和发展过程,探究其内部各成员间亲缘关系。这项研究能够将我国和世界的螟蛾系统学研究向前推进,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植物保护、植物检疫、资源利用、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生物学方面野螟昆虫的鉴定问题。
世界范围内野螟亚科Pyraustinae的研究工作进展缓慢,我国野螟分类学研究基础也比较薄弱。本项目通过在全国25省(自治区)154个地点采集近15000号野螟亚科标本的基础上,全面检视我国馆藏标本,并结合文献资料,对我国野螟亚科昆虫进行系统整理,首次进行我国野螟亚科与斑野螟亚科Spilomelinae的划分,进行属、种分类地位的订正,完成我国野螟亚科65属283种名录;发现1新属,22新种,17中国新记录种,5项新组合;移除了疑难属野螟属Pyrausta的部分非本属或本亚科成员,部分成员组合到细突野螟属Ecpyrrhorrhoe;对于争议属缨突野螟属Udea的研究表明,此属应属于野螟亚科和斑野螟亚科之间的过渡类群。通过对我国野螟亚科形态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补充提出新的鉴定特征:背兜近“品”字形,抱器背基突有腹突和囊导管螺旋或基部折叠90度。运用支序系统学理论,依据形态特征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缨突野螟属Udea和条纹野螟属Mimetebulea、羚野螟属Pseudebulea(尖角野螟属Aristebulea)是姐妹群关系,与亚科内其他成员关系不构成一个严格意义的单系;其余成员以由背兜近“品”字形、抱器背基突有腹突、囊导管螺旋或基部折成90度、交配囊有附囊和囊突形状近菱形作为其共有衍征,可以分为三组:Callibotys组,Nephelobotys组和Pagyda组;Callibotys组是野螟亚科中较原始的一类,Pagyda组是最进化的一类,并由共有衍征抱器内突被特化粗刚毛来支持。野螟亚科在中国分布以东洋区种类最丰富,有60属217种,其次是古北区东北亚区,分布有34属88种,中亚亚区最少,分布有13属36种;与澳洲区、新热带区、新北区和非洲区共有属较少,可以说明野螟亚科在各地理分布区分化非常明显。我国野螟亚科资源丰富,对我国野螟亚科的分类学和系统学研究能够促进世界相邻区域的螟蛾分类学研究工作进展,并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植物保护、植物检疫、资源利用、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生物学方面野螟昆虫的鉴定问题。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响应面法优化藤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基于资本驱动的新型互联网营造系统初探
2017年冬季斯科舍海南极磷虾种群结构变动研究
中国斑螟亚科分类修订及系统发育研究
中国斑野螟亚科三相似属(卷叶野螟属、阔野螟属和切叶野螟属)的分类修订(鳞翅目:草螟科)
中国牧野藻亚科植物的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
西南地区斑野螟亚科分类与区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