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微环境研究是近年研究的热点,涉及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靶向治疗等。结缔组织是间质微环境的主要成份,胰腺导管腺癌(简称胰腺癌)是间质结缔组织增生最为显著的实体瘤之一,具有十分复杂的间质微环境。然而在肿瘤与微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中,关注点主要集中于间质微环境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很少研究肿瘤主质细胞在微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已知胰腺癌细胞可表达TGF-β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胰腺癌发生的TGF-β信号通路。然而申请者在前期研究中还发现胰腺癌细胞可表达与间质形成相关的纤维活化蛋白FAPα和趋化因子SDF1,参与了胰腺癌间质微环境的形成。本项目深入研究胰腺癌表达FAPα和SDF1在促间质结缔组织增生过程中的分子病理机制和生物学意义,探讨胰腺癌主质细胞在间质微环境TGFβ-FAPα-SDF1/CXCR4途径和参与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地位,阐述其临床转化应用价值,为胰腺癌的综合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间质结缔组织增生最为显著的实体瘤之一,具有十分复杂的间质微环境,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免疫逃逸过程等。该项目探讨了胰腺癌主质细胞表达的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α(FAPα)等参与间质微环境形成过程的分子病理机制,以及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在胰腺癌免疫逃逸中的作用。以人PDAC组织、PDAC患者血清和胰腺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基因重组、miRNA芯片、实时定量PCR和动物模型等技术方法,研究发现PDAC细胞表达的FAP-α、SDF-1、Artemin、NeuroD和Wnt5a与PDAC间质促结缔组织增生和神经侵袭相关;在PDAC病人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发现了两个新的MDSC亚群,在PDAC中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免疫抑制活性,MDSC亚群的数量和种类与PDAC免疫逃逸和神经侵袭中的作用有关;发现miRNA192和miR194在PDAC病人血清中水平增高,可作为PDAC血清诊断标志物;发现热休克蛋白HSP27与胰腺癌化疗耐药有关,可以作为抗癌药物的潜在靶标。已发表论著19篇(其中SCI收录9篇)、综述2篇,国际会议交流1篇;已毕业博士生3名,硕士生1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癌细胞表达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意义
示踪胰腺肿瘤间质FAP-α超微纳米探针MR/双荧光成像与化疗增敏研究
microRNA 在Snail/Twist诱导乳腺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中的表达调控及生物学功能
旁分泌Hedgehog信号介导的肿瘤-间质能量转移在胰腺癌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