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金属微纳复合材料的可控构筑与表面等离激元放大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603241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李勇军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6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7-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吕远超,徐法峰,汤济
关键词:
光学增益有机纳米光子学表面等离激元有机/金属复合材料有机光功能材料
结项摘要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 (SPPs), the propagating collective electron oscillations along the metal surface, are the key to breaking the diffraction limit of conventional optics and transporting optical signals at subwavelength scale, which makes SPPs attractive for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nanophotonics. However, the substantial attenuation of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 due to the absorption (ohmic loss) in metal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SPP devices. This obstacle has stimulated great interest in understanding the physics of SPP amplification as well as exploring the feasibility of achieving SPP loss compensation. Organic molecules are caus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due to their excellent properties such as high optical gain coefficient, ultrafast response and low cost. In this project, we propose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SPP amplification through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ptical property and the microscopic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with emphasis on the morphology of hybrid structure, molecular packing in the bulk phase and molecular orientation at the organic/metal interface. The exploration of SPP amplification may provide enlightment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ubwavelength plasmonic devices towards future photonic integrated circuits.

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PP)是金属表面自由电子与电磁场耦合形成的集体谐振的特殊电磁波,它能突破介质材料在光学性质上的衍射极限,将光信号限域在亚波长尺度下传导,故在纳米光子学器件、集成光路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金属的本征吸收使SPP具有极大的传导损耗,阻碍了SPP光子学器件的发展。解决该问题最重要的方法是在金属结构中引入增益介质来补偿金属对SPP的吸收损耗,实现SPP的放大。有机小分子材料具有光学增益系数高、响应速度快等诸多优势,为新型光子学材料和器件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本项目提出从分子聚集体体相和有机/金属界面的角度,深入研究材料结构对SPP放大性能的调控,揭示增益介质对SPP的放大机制。通过设计和可控构筑有机/金属微纳复合材料,着重讨论分子聚集体和复合材料结构特征与SPP放大性质之间的关联,为进一步发展SPP微纳光子学器件奠定基础。

项目摘要

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PP)是金属表面自由电子与电磁场耦合形成的集体谐振的特殊电磁波,它能突破介质材料在光学性质上的衍射极限,将光信号限域在亚波长尺度下传导,故在纳米光子学器件、集成光路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金属的本征吸收使SPP具有极大的传导损耗,阻碍了SPP光子学器件的发展。解决该问题最重要的方法是在金属结构中引入增益介质来补偿金属对SPP的吸收损耗,实现SPP的放大。有机小分子材料具有光学增益系数高、响应速度快等诸多优势,为新型光子学材料和器件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本项目提出从分子聚集体体相和有机/金属界面的角度,深入研究材料结构对SPP放大性能的调控,揭示增益介质对SPP的放大机制。具体的:1)基于分子间卤键相互作用对于能级结构和微腔结构的同时调制,我们首次实现了有机共晶微型激光器。增强了我们对有机共晶的增益性能的理解,为SPP放大性能研究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增益介质。2)利用有机晶体的柔性以及四能级体系,开发了一种微滴辅助的自组装方法,构建了一系列以有机单晶环为核心的微纳结构,实现了多种具有耦合功能的微环激光器。3)利用有机聚合物良好的加工柔性和可掺杂特性,我们开发了一种毛细作用力辅助的自组装方法,成功将有机微盘与银纳米线复合成一种异质结构,实现了全色激光的SPP亚波长输出。通过改变SPP的传输距离,实现对亚波长SPP激光信号的有效调制。4)设计并制备了一种纳米线异质结,用来研究激子偶极子的取向对其激发SPP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这种复合体系中,当单晶体系中所有偶极子与银纳米线相互平行时,耦合效率最大。5)在研究清楚光泵浦SPP放大机理之后,我们进一步发展了一种液相法,直接在金属电极上生长钙钛矿晶体从而制备高性能的电子和光电器件。该研究结果有助于电泵浦SPP放大器件的制备,为光子学器件与电子学器件的混合集成打下基础。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3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4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DOI:10.19713/j.cnki.43-1423/u.t20201185
发表时间:2021
5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DOI:10.14067/j.cnki.1673-923x.2018.02.019
发表时间:2018

李勇军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90922017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批准号:71671172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49.3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70901070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0971127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460641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4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71271196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5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1672222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微纳结构表面等离激元的传输特性

批准号:11347155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杨洁
学科分类:A25
资助金额:5.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2

动态响应等离激元微纳器件的构筑与性能研究

批准号:21573087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徐蔚青
学科分类:B0306
资助金额:6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金属纳米腔中的受激辐射表面等离激元放大

批准号:11304233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张顺平
学科分类:A2206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金属/介质微纳结构中表面等离激元衍射动力学研究

批准号:11174136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李涛
学科分类:A2206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