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邻避效应涌现机制的环境群体性事件产生机理与治理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71573024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48.00
负责人:彭小兵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重庆大学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刘琼芳,申云,龚宏龄,郑荣娟,杨宝,李佳,唐绍均,谭志雄,喻嘉
关键词:
环境群体性事件公共危机社会治理社会组织
结项摘要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evere social condition, decreasing government credibility and the imperfection of social governance system contribute the high rates of the mass disturbances & civil disorder surround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recent years. Though the formulation and governance mechanism of the mass disturbances & civil disorder surround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waiting to be accurately analyzed, the academic circles and social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s often confuse the essential difference between NIMBY (Not-In-My-Back-Yard) and the mass disturbances & civil disorder surround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ving a deficiency 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and they should clarify the structure of public governance.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is project uses the emergence theory, game theory, public governance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takes the mass disturbances & civil disorder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values the optimization of public governance structure as the main line; aims to solve the social conflicts by making the management more efficient, effective and capable; start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acquiring condition, mechanism and regularities of NIMBY’s emergence; views the analysis of how NIMBY movement causes the mass disturbances & civil disorder and how the evolvement rule results in governance mechanism as methods.

近年来环境群体性事件持续高发,深刻地反映了当前我国严重的环境污染局面、严峻的社会形势、脆弱的政府公信力以及不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的研究课题。但“邻避效应”与“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本质区别常常被混淆,“邻避诉求→暴力冲突”的演变机理也即其“涌现性”的规律,目前尚不明确,进而其治理机制尚待深入研究。项目以涌现理论、博弈论、公共治理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以环境群体性事件为对象,以创新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为目标,以“涌现的发生条件、机制、规律”为切入点,以“邻避→冲突”和“演变规律→治理机制”的结构化分解为手段,揭示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演变机理,探索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机制,为推动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依据。研究基于涌现性分析思路、构建度量邻避参与者之间耦合强度的“五力量”模型以及在应用模拟传染病传播模型、复杂性理论和博弈论方法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创新。

项目摘要

一段时间以来,以暴力或明显危害性的激进方式对抗政府及涉污企业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环境群体性事件,不仅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也会造成严重的物质经济损失,掣肘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项目基于多学科理论、工具和多案例比较,揭示了邻避运动的涌现机理及其向“环境群体性事件”转化的内在逻辑、演进路径。其中,重点探索了两方面问题:其一,基于双阶段传染病模型、信息博弈、政策网络模型、社会资本理论以及耦合理论、系统动力学模型,厘清环境社会冲突之涌现性的发生机制,揭示了“合理性诉求行动”向“危害性暴力冲突”转化的演变机理、行为路径;其二,依据演变机理的分析,探索预防和化解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机制、治理路径与和治理策略。研究表明,政府的信息应对失当,网络媒体、意见领袖与网民的非理性介入,政策网络主体之间非平衡的互动关系和利益牵扯,以及我国低水平的社会信任等多重因素的耦合,促使局部地区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的社会合作基石崩塌,使得环境群体性事件在一些导火索的引燃下频繁发生。因此,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治理,需要重建社会信任,推动信任文化的价值形塑,提升政策网络主体的诚信和平衡互动;优化公共治理结构,通过鼓励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的介入与专业参与,赋予或畅通民众有效表达环境利益诉求的渠道,保障民众对于环境信息的知情权和环境政策与决策的参与权,以此来构造多方利益群体的合作机制。同时,针对邻避效应转化为环境群体性事件过程的不同阶段的信息传播机理,通过线上线下的双重引导,设计差异化的防控机制。项目研究揭示了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和科学规律,为防治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政策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依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2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DOI:10.18402/resci.2020.12.01
发表时间:2020
3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4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DOI:10.11821/dlyj201810008
发表时间:2018
5

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风筒悬挂位置的数值模拟

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风筒悬挂位置的数值模拟

DOI:
发表时间:2018

彭小兵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70703039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1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公众认知视角的邻避项目环境风险评估与治理研究

批准号:71671080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刘小峰
学科分类:G0107
资助金额:4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供需视角下中国城市邻避困境形成机理与整体性治理研究

批准号:71704162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徐松鹤
学科分类:G0409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城市环卫设施邻避效应时空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

批准号:41401177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张翔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城镇化背景下邻避危机发展演化机理及协同治理网络研究

批准号:71774038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康伟
学科分类:G0401
资助金额:4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