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症(EPPK)是相对常见的致残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患者出生后不久即有表征,持续终生。目前尚无有效的EPPK治疗手段。人角蛋白9基因是EPPK的主要致病基因。建立EPPK发病的动物模型不仅将为探讨本病发生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机制提供线索,而且可作为一种理想的活体用于EPPK的基因治疗、药物研发等研究。本项目拟在已有的EPPK研究基础上,用DNA显微注射和基因打靶小鼠胚胎干细胞-囊胚显微注射2种技术途径,通过构建突变基因载体,将K9突变基因导入FVB小鼠受精卵和C57BL/6N小鼠ES细胞中,产生突变小鼠,从而建立我们在国际上首先发现的人KRT9基因插入/缺失突变(c.500delAinsGGCT)EEPK转基因和基因敲入小鼠模型,以便更好地在成体和细胞水平上了解EPPK的发生发展和K9蛋白的功能,为EPPK的后续基因治疗和临床用药治疗等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症(epidermolytic palmoplantar keratoderma,EPPK。OMIM:144200)为一种相对常见的致残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角蛋白皮肤病,患者出生后不久即有表征,持续终生。EPPK几乎在各个种族或民族中都有病例报道,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表达于掌跖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人角蛋白9基因(KRT9)是EPPK的主要致病基因。本课题组先期在国际上首先报道了一种KRT9基因插入/缺失突变(indel):位于K9分子杆状结构域高度保守的螺旋起始基序中的c.500delAinsGGCT (p.Tyr167delinsTrpLeu)突变。在此研究基础上,本项目分别用DNA显微注射和基因打靶小鼠胚胎干细胞-囊胚显微注射2种技术途径,通过构建相对应的小鼠Krt9基因突变载体,将K9突变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和C57BL/6小鼠ES细胞中,以产生突变小鼠。我们已建立了Krt9基因indel突变转基因小鼠模型和Krt9基因indel突变基因敲入小鼠模型,并完成了相应的表型分析,相关论文的撰写发表、专利申请等仍在进行之中。下一步还将申报相关基金,利用该小鼠基因突变敲入模型,进行相关的RNA干扰治疗研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1例脊肌萎缩症伴脊柱侧凸患儿后路脊柱矫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症(EPPK)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研究
KRT9蛋白异源二聚体配对蛋白鉴定和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致病机制研究
用外显子组捕获测序技术鉴定Olmsted型掌跖角化症的致病基因
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症个性化靶向治疗siRNA分子的系统性筛选及高效穿皮给药方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