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是在潘席龙等(2009)所提出"中国巨灾补偿基金制度"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目标是为实际建立和运作我国巨灾补偿基金提供可操作的解决方案。研究希望能通过设立跨时间、空间和险种的巨灾补偿基金,以基金注册地作为确定损失和理赔单位等方式,突破我国巨灾保险市场落后、巨灾风险难以精确测算到个别投保人等障碍。.以同一基金下设立国家资金账户和社会资金账户,共同运作分别核算,由社会账户定期按比例缴存收入换取巨灾发生时获得补偿的期权,有望将巨灾补偿的公益性和商业性有机结合起来,解决巨灾保险模式下保险企业盈利目标和公益目标冲突的问题。.国家和社会两个账户独立核算,巨灾发生时社会资金账户只负责基金持有人基金权益的返还,超过持有人权益部分的补偿由国家账户负责的,这可避免巨灾对非受灾持有人基金份额价值的冲击,从而保证基金份额市场价值的稳定,能将巨灾风险与全球金融市场有机地联系起来,更为有效地分散和转移巨灾风险。
1.在我国建设巨灾补偿基金,能够全面满足本题提出的五项基本原则的要求,即:兼具公益性和商业性,跨地区、跨险种和跨时间风险分散、精确性与经济性相平衡、可持续性和能将灾前预防、灾时救助与灾后重建相统一这五个方面的要求。.2.对照了国际、国内相关的巨灾应对方案,我们认为,巨灾补偿基金是目前唯一能同时满足这五个方面要求、并能适应中国巨灾保险还很落后这一现实情况的解决方案。.3.巨灾补偿基金运作机制的核心,是同时设立国家账户和社会账户,统一运作、独立核算,社会账户以定期缴存一定比例的收益为前提,获得国家账户在巨灾发生时的公益和商业补偿权利的期权设计。.4.通过双账户设计中社会账户积累资金、国家账户负责补偿和信用保证的分工,可避免巨灾补偿基金二级市场受到巨灾风险的直接冲击,本题还对二级市场运作中基金的定价、不同注册地之间的价格换算、价格指数的编制、登记与结算等进行了讨论。.5.注册地相关制度为解决巨灾风险难以精算到具体投保人的难题,在追求精确化和经济可行性之间,寻找到了一种平衡的解决办法。.6.提出了巨灾补偿基金注册划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标准,以及注册更改与注册地最短持有时间等相关的管理制度。.7.本题在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账户和社会账户的资金变化相关模型和计算方法;同时,提出了以不分风险种类和注册地的平均单次巨灾风险为基础,分别就风险种类和注册地计算调整系数,以移动平均的办法滚动式调整,确定商业补偿倍数的完整方案,简单且适用。.8.提出了巨灾补偿基金的定价模型和不同注册地之间的价格换算方法,并就影响巨灾补偿基金价格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讨论,为巨灾补偿基金的发行和交易奠定了基础。.9.通过单项巨灾和多项巨灾的三级简化模拟,分别从国家账户最低余额及其变化、补偿额/损失额的补损比、多种巨灾及多种注册地之间的补偿比例等角度,表明我们提出的巨灾补偿基金是有效的、而且完全可以实现长期、可持续的运作。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流视角的生态补偿区域划分与标准核算--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水文水力学模型及其在洪水风险分析中的应用
海上风电通航风险评估进展
巨灾风险债券的运作模式与定价机理研究
中国巨灾保险基金制度及其隐含的风险分散信息研究
巨灾风险度量与巨灾保险期权定价研究
主权财富基金的运作机制和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