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对建筑物本身和建设活动的整个过程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使得项目建设目标更加复杂多变的同时,也增加了项目的不确定性。本课题从全寿命周期的视角,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案例分析三种方法集成,识别出绿色建筑的关键风险因素,定量分析其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获得风险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以及因素之间进一步的关系。基于对绿色建筑风险分担现状和分担偏好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提出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和风险调整机制。进一步,运用博弈模型从理论上探讨最优的风险分担策略。最后,采用专题小组讨论等方法提出分担主体的风险应对策略,构建基于全寿命周期和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二维绿色建筑风险管理总体框架。整个调查研究在我国和澳大利亚并行展开,通过中、澳对比,为我国绿色建筑的风险理论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成果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同时本研究将填补绿色建筑风险评估与管理的空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因绿色建筑的特殊性,使其比一般建筑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因此需要对绿色建筑的风险问题给予关注。本课题对我国绿色建筑项目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分担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期为绿色建筑项目的风险管理提供有益参考。.第一阶段:系统地对国内外的关于绿色建筑风险因素识别的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充分掌握绿色建筑相关的概念、内涵、技术规范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经过专家咨询从利益相关者视角识别出62项绿色建筑潜在的风险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搜集专家对绿色建筑风险重要性和风险分担的看法。采用平均值法和模糊数学法对绿色建筑风险发生概率、危害程度和风险重要性进行评估,得到影响我国绿色建筑项目成功的20项关键风险。采用频率统计法分析了专家对绿色建筑风险的分担偏好,结果显示有3项分担不明确风险、9项多方共担风险和50项一方独担风险。同时,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独立性检验、百分比同质性检验等方法,对不同类别专家关于风险发生概率、危害程度和风险分担的看法进行比较,分析了不同专家对绿色建筑风险相关问题看法的差异。.第二阶段: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在第一阶段调研的基础上,从全寿命周期的视角对绿色建筑在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试运行阶段与运营维护阶段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共识别出56项风险因素,建立了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风险评估调查问卷,采用SPSS软件对有效问卷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和推论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分析找出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危害程度均排名在前15的风险因素。推论统计分析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无绿色建筑经验的专家比有绿色建筑经验的专家对绿色建筑的风险态度更悲观;通过一维组间方差分析发现来自不同单位的专家们对于所识别的风险因素的看法基本一致。最后,对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风险因素重要性进行总体排序,得到影响我国绿色建筑项目成功的36个风险因素。进一步用kendall协同系数、斯皮尔曼等级系数来检验来自不同单位的专家对风险因素重要性排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参与单位所面临的关键风险有所不同。.研究结果为有效地管理我国绿色建筑的风险,保证绿色建筑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面向绿色制造的中小企业协同治污响应行为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
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项目成功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
CoPS创新风险的生成机理及控制策略研究:利益相关者网络视角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企业IT项目风险测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