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质子型固体氧化物电解电池(SOEC)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可以为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另辟蹊径。在质子型SOEC中,空气极的质子迁移是其速率控制步骤。为此,本项目以固体电化学为基础,设计和制备新型质子-电子混合导体材料BaZr1-xMxO3-δ(M=Co, Fe),着重探讨材料组成、结构与性能的依存关系,发展和优化适用于质子型SOEC的高性能空气极材料,为中温质子型SOEC的发展奠定关键材料的基础;同时研究新型空气极材料的组成、制备、微结构与其极化电动势、极化电阻、稳定性之间关系,为进一步发展在中温条件下具有高能量输出、高转换效率的薄膜化质子型SOEC,提供可靠的制备技术及应用基础研究;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基于新型单相空气极材料的质子型SOEC的空气极电化学反应机理,丰富质子型SOEC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手段,为促进SOEC的应用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在质子型固体氧化物电解电池中,制约电池性能的关键在于空气极材料。本项目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主要取得了如下的研究成果:1)以实验结果为基础,得到了掺杂剂含量对BaZrO3基混合导体的电子电导率和质子电导率的影响,并进而探讨了电子电导率与质子电导率的比例对空气极性能的影响;2)开发了兼具高质子电导率和良好电子电导率的新型单相空气极材料BaZr0.6Co0.4O3-,以这种新型材料为空气极的电解电池在1.3V放电下的极化电阻仅为0.035Ωcm-2,比相同条件下以传统的Sm0.5Sr0.5CoO3--BaZr0.3Ce0.7O3-的极化电阻(0.41Ωcm-2)低了90%,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电池的输出性能;3)以第一性原理计算为基础,探讨了基于新型单相质子-电子复合电极的电化学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质子-电子混合导电空气极材料表面,当氧气与4个质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的过程中,第二个水的生成垫垒最高,约为0.9V,是阴极反应的主要速率控制步骤之一,从而为选择和优化质子型SOFC的阴极材料提供理论基础;4)对燃料电池的抗积碳阳极进行了先期探索,对阳极材料的设计另辟奚径。.主要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Journal of Hyrogen Energy, RSC advances等国际知名杂志上。共发论文SCI文章8篇,在投文章4篇。培养毕业博士毕业生2人,硕士生1人,硕士转博生1人。参加国际会议并做口头报告3次(一次为特邀报告),即将参加国际会议(特邀报告)1次。基本完成项目的预期目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锂空气电池空气极的结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
锂空气电池金属氧化物基空气电极的材料设计及性能研究
新型光热催化材料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双极树枝状主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