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内外首创的双低细胞核+细胞质双重不育系为材料,采用自己推导的质量-数量育性性状遗传分析方法,对育性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双重不育系减数分裂期的染色体行为、不育机理、生理生化特性及生产利用价值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重不育系不育度较对照有显著改进并已达到生产要求;其不育由三对隐性不育基因所控制,胞质不育基因S1与核不育基因m1m2中的某一个之间可能存在连锁关系;恢复度和结实率符合加性-显性-双基因互作模型,其余育性性状的遗传较复杂;双重不育系中两套不育系统在特定时期存在生理上的互作现象。该项成果通过了省级成果鉴定,结论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双重不育系的组合已进入区域试验。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精子相关抗原 6 基因以非 P53 依赖方式促进 TRAIL 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东部平原矿区复垦对土壤微生物固碳潜力的影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ompT质粒编码基因的特殊致病作用及其成因研究
植物青枯菌胞外多糖基因克隆及其与致病性关系研究
雀斑致病基因精细定位与克隆研究
XLRP新致病基因的定位与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