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基因组和转录组的太行花适应性分化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670389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0.00
负责人:王红卫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批准年份:2016
结题年份:2020
起止时间:2017-01-01 - 2020-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程月琴,雷彩燕,郭艳艳,焦振彬,曹若凡
关键词:
基因组分化遗传机制转录组适应性
结项摘要

Taihanggia rupestris is endemic to the Taihang Mountains where it origin and evolution. This species distribute along the eastern edge of the mountains. A few studies detected the genetic and morphological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wo subspecies of T. rupestris. We will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adaptive differentiation of this species by comparing differences of genomes and transcriptomes between two subspecies using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First, through population genome data we will identify outlier SNPs which are candidate loci under selection, invest genetic basis of T. rupestris differentiation combining its morphology and anatomy. Second, detecting gene expressions in root, stem, leaf, flower and fruit, we will compare the transcription patterns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genes, and then invest genetic mechanism of T. rupestris differentiation on referring expressed gene functions and metabolic pathways. Finally, comparing transcriptional patterns and expression level of genes after treating individuals with some stresses, we will estimate their adaptive potentials. These results will provide instruction for this species protection, enrich the knowledge about genetic machanism of adaptation, and provide a case that climate change play an effect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speciation of plant.

太行花是太行山的特有种,其起源和进化受到该地域气候变化的影响,目前仅分布在太行山东缘的狭长地带内。形态结构和多种分子标记检测都表明太行花已分化为两个亚种,太行花和缘毛太行花。本项目拟通过高通量测序比较两亚种基因组和转录组的差异探讨太行花亚种的适应性分化机制。首先,对两亚种进行群体基因组测序,检测适应位点,参考基因文库信息,推测其生理功能,结合形态结构变异探索太行花适应性分化的遗传基础;其次,检测同质栽培条件下根、茎、叶、花和果实中的表达基因,比较两亚种转录组模式和表达水平,结合基因功能和代谢途径探讨太行花适应性分化的遗传机制;最后,对栽培太行花植株进行多种气候因子的胁迫处理,比较两亚种的转录模式和表达差异,结合基因功能和代谢途径评测其适应潜力。这些研究结果可为太行花的保护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丰富对生物适应性遗传机制的认知,同时为环境影响植物分布和物种形成提供研究实例。

项目摘要

太行花为太行山特有种,目前仅分布在太行山东缘。形态结构和多种分子标记都表明太行花分化为太行花和缘毛太行花两亚种。本研究对分布范围内的太行花群体样品进行SLAF-seq高通量测序,获得个体基因组范围的核苷酸变异信息,估测太行花遗传多态性和遗传结构,检测受选择基因并分析其功能和代谢途径。通过同质栽培,筛选光照、温度和水分胁迫下的差异表达基因,结合其功能和代谢途径分析,比较两亚种的适应性。组装两亚种叶绿体基因组,估测分化时间。结果显示,1基因组水平上太行花两亚种已明确分离开来,二者具有近似的遗传多态性,太行花亚种有效群体略大于缘毛太行花;2太行花两亚种间检测到185个基因受到选择清除,涉及到代谢(27)、遗传信息处理(17)、细胞过程(3)、环境信息处理(2)和有机系统(1)的50个代谢途径。其中,受选择基因最多的代谢途径是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共有10个基因,可能导致太行花两个亚种激素信号传递的差异,进而产生不同的应答反应;3同质栽培,正常环境条件下太行花两亚种的转录表达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表达基因集中富集在碳代谢途径,差异表达基因大都参与植物次生代谢物合成、氨基酸合成等;4光照胁迫下,两亚种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昼夜节律、碳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氨基糖代谢等途径上,两亚种的的差异表达基因种类和表达强度都有差异,太行花对高光有较强的适应性;5高温胁迫下,太行花和缘毛太行花具有相同的2条显著富集通路,卟啉和叶绿素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和光合作用-天线蛋白,其余则都不相同。低温胁迫下,太行花和缘毛太行花相同的显著富集通路是钙代谢和光合作用-天线蛋白,其余途径都不相同;6水分胁迫下,差异表达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的代谢通路是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淀粉和蔗糖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碳代谢等;7太行花两亚种在3.1百万年前分化开来。综合结果显示,太行花比缘毛太行花有更强的环境适应性。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2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3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DOI:
发表时间:
4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0077.2018.11.009
发表时间:2018
5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DOI:10.3785/j.issn.1008-973x.2022.05.013
发表时间:2022

王红卫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51678244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90924301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150.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批准号:70171015
批准年份:2001
资助金额:1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770325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2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0674085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278198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170351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5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79400007
批准年份:1994
资助金额:5.5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转录组测序和居群基因组学的海桑属适应性进化研究

批准号:31170213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周仁超
学科分类:C0202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基于景观基因组学的山茱萸遗传分化与环境适应性研究

批准号:81903747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张宁宁
学科分类:H3201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基于基因组重测序研究三个栗属物种的适应性分化

批准号:31670665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孙永帅
学科分类:C1608
资助金额:6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研究报春苣苔属的物种形成与适应性分化

批准号:31700177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刘苹
学科分类:C0202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