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死亡有主动死亡- - 程序化细胞死亡和被动死亡- - 坏死两种基本形式。凋亡是最常见的程序化细胞死亡。最近的研究表明,某些主动性的细胞死亡并不表现出凋亡的形态学特征,因而被称为"非凋亡的程序化细胞死亡"。本申请课题的前期研究表明,前列腺素E2受体亚型3(EP3)的激动剂ONO-AE-248可以诱导中性粒细胞发生主动性的细胞死亡,而这种细胞死亡的形态学特征即非凋亡亦非坏死。本课题将运用蛋白印迹技术、RT-PCR、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分析技术,对ONO-AE-248引发的中性粒细胞内生化信号的传导、基因/蛋白表达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1)这种细胞死亡形式是否是一种新型的细胞死亡形式?(2)在这种细胞死亡过程中是否有新功能蛋白的产生?中性粒细胞是机体最重要的炎症细胞,在固有性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些问题的阐明对于深入认识炎症的发生、发展和调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新疆软紫草提取物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抗小鼠原位肝癌的作用
吉祥草活性成分RCE-4与塞来昔布联合应用抗宫颈癌Ca Ski细胞增殖效果与机制研究
基于GEO数据库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小鼠基因芯片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关键基因验证
护阳养坤方通过JNK-p38/P65-NF-κB通路对卵巢颗粒细胞的保护机制研究
调节中性粒细胞死亡方式(NETosis/凋亡)在SLE发病及治疗中的意义
基于基因敲除小鼠研究中性粒细胞自发死亡的分子机制
Alix对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的作用及其信号传导机理
GSDMD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死亡对宿主抗菌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