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作为最古老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之一,在实际应用和理论研究方面都受到很大关注。现实经济中拍卖后的转售行为广泛存在,而现有的拍卖理论文献大多假设拍卖结束后赢家不进行转售,仅有的研究拍卖转售行为的文献对现实经济的解释能力有限。基于此,本课题运用动态博弈理论研究拍卖中的转售问题,刻画一价拍卖,二价拍卖以及全支付拍卖中竞标者知晓转售机会条件下的均衡投标策略,比较三种拍卖机制在预期收益和分配效率方面的优劣,并从卖家的角度考察存在转售机会时的最优拍卖机制设计问题,包括最优的信息披露以及最优的拍卖竞标者参与个数。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经验或实验数据对理论预测进行检验分析。应用检验后的理论成果解释现实拍卖中竞标者的策略行为及事后的转售行为,例如政府工程招标时中标者的分包行为;从而为政府采购或政府组织的大型工程招标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
针对现有拍卖文献假设不存在或者不考虑转售市场的缺陷,课题组按照计划书内容重点研究了转售市场对初始拍卖竞标者均衡策略以及卖方预期收益的影响。理论分析方面,本课题考察了不同转售机制(最优拍卖,一价拍卖及二价拍卖)对初始拍卖竞标者策略行为以及卖方收益的不同影响,刻画了不同转售机制下初始竞标者的均衡策略。在均衡策略的基础上,考察了不同转售机制对卖方预期收益的影响。应用方面,本课题考察了技术转让市场的存在对企业研发投入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本课题的创新与学术贡献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们刻画了不同转售机制下的拍卖均衡竞价策略,给出了均衡存在的充分条件,并在此均衡策略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个不同转售机制对卖方预期收益的排序。第二,我们对拍卖中的一个经典理论—收益等价定理进行拓展,证明了某种条件下存在转售可能时收益等价定理仍然成立,并给出了该充分条件,即赢得初始拍卖的竞标者采用一价拍卖进行转售。这样,我们证明了收益等价定理在存在转售可能以及竞标者之间的转移支付时仍然成立。第三,基于一般化后的收益等价定理,我们给出了一个现实中企业研发竞赛当中限制参与个数的理论解释,并分析了此理论结果的现实意义和政策建议。一般说来,政府主导型的企业创新活动,研发阶段为了节省社会成本,可以适当限制参与企业个数,但同时允许研发成功的企业可以转让其技术。另外,从鼓励企业研发投入的角度来看,技术转让机制最好采用一价拍卖。..截止到2013年底,完成工作论文2篇, 目前分别在国际英文学术期刊《Economic Inquiry》和《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评审。另外还有正在进行的2项研究,预计2014年完成,并计划年底可以提交国际学术期刊送审。本课题在研究内容和国内外合作学术交流等方面基本实现预期目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混采地震数据高效高精度分离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不同覆压条件下储层物性变化特征及水驱油实验研究
外生环境因素对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基于谐波抑制与补偿线技术的非对称Doherty功放设计
多属性采购拍卖理论与应用
关键词拍卖理论与应用
碳排放权拍卖理论与应用
基于碳交易的拍卖理论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