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 CSC)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使得人们对肿瘤发生、复发、转移机制有了新的认识,CSC也被认为是肿瘤治疗药物筛选的新靶标。我们前期研究发现CSC具有始动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作用。上述病理生物学功能和机制及治疗靶点筛选均需要更为合适、经济、合理的动物模型。本项目在本课题组已获得的CSC与分化型瘤细胞差异性表达基因的基础上,利用fli:GFP斑马鱼首次建立CSC斑马鱼模型,通过与荧光显微镜实时观察对比CSC 与分化型瘤细胞在斑马鱼体内诱导血管生成过程,以及共聚焦显微镜分析其空间分布初步阐明CSC诱导肿瘤血管生成机制。并通过多种检测手段重点研究TGF-β信号通路在CSC诱导血管生成机制中的分子机制。最后,利用抗肿瘤血管诱导生成药物Nordy实验性治疗证明CSC斑马鱼模型在筛选靶向肿瘤干细胞抗血管生成药物方面的适用性。
该项目为利用胶质瘤干细胞移植瘤斑马鱼模型研究胶质瘤诱导的血管生成机制,侵袭机制及利用该模型进行抗胶质瘤药物的评价和筛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①建立胶质瘤移植瘤斑马鱼模型,利用该模型探讨了胶质瘤诱导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发现TGF-β可以显著的增强胶质瘤诱导血管生成的能力,并且巨噬细胞也参与了这一进程(Yang XJ, et al. Int. Immunopharmacol. 2013 15:191–198); ②建立胶质干细胞移植瘤模型用于研究胶质瘤干细胞侵袭机制,发现胶质瘤的侵袭与CD133的表达有紧密联系,同时MPP-9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Yang XJ, et al. PLoS ONE 2013 Apr 16(4):e61801);③利用胶质瘤移植瘤斑马鱼模型进行抗胶质瘤药物评价研究,分别从血管诱导生成、侵袭转移和增殖等方面分析了Nordy对胶质瘤干细胞的抑制作用(Yang XJ* et al. PLOS ONE 2014 Jan 15(9):e85759)。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斑马鱼肾脏肿瘤模型的建立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Sema4C对斑马鱼血管和淋巴管生成的调控机制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功能研究
siRNA技术在斑马鱼中的建立和应用
应用转基因斑马鱼研究肿瘤抑制基因alpha-catenin在造血干细胞中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