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转型视角下的生鲜乳质量安全保障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71203227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1.00
负责人:钟真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李圣军,房风文,董翀,楼栋,王舒婷
关键词:
生产模式生鲜乳质量安全交易模式产业链转型奶农合作社
结项摘要

Current dairy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in 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small-scale production and middleman transaction. Consequently, the raw milk nutrition level is low and raw milk safety can't be guaranteed. One important strategic iss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dairy industry is to figure out how to build the raw milk quality and safety guarantee system through industry chain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the defects of current macro-dairy polici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 industrial chain agents, this research analyzes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from a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safety perspective" both theoretically and empirically: Does dairy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ffect raw milk quality and safety? If it does, why does this happen? How can raw milk quality and safety be improved by changing the current dairy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research is organized as follows: First, set up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between dairy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raw milk quality and safety, and then use sample data to verify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Second, using detailed firsthand data, find out and interpret the reasons why is it possible that agents like dairy farmers, milk collection stations and dairy enterprises cause raw milk quality and safety problems . Finally,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current governance effects in dairy industry, figure out the basic governance principles, and further propose strategies and specific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dairy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new theoretical basi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improve the raw milk nutrition and safety.

在以小规模生产和中间商交易为基础的奶业产业链格局下我国生鲜乳品质低、安全差。如何从产业链转型的视角来构建生鲜乳质量安全保障机制是当前中国奶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本研究立足宏观政策的偏差和产业链微观主体的特征,以"全面的质量安全观"为指导,利用质量安全相关的管理学和经济学研究方法,从"产业链结构是否影响生鲜乳质量安全"、"为什么影响生鲜乳质量安全"、"怎么转型方能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三个方面展开理论和实证分析。首先,在理论上构建产业链结构影响生鲜乳质量安全的逻辑框架,并利用抽样数据进行验证;其次,基于一手资料对奶农、奶站、乳品企业等产业链主体引发生鲜乳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进行解释;再次,在评价政府治理效果的基础上,总结有针对性治理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以发展规范的奶农合作社为抓手促进奶业产业链转型的策略框架和具体措施。本研究可为提高生鲜乳品质、保障生鲜乳安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项目摘要

在当前以家庭式小规模散养为主的生产组织方式和以经由生鲜乳中间商(奶站)销售为主的交易方式所共同形成的奶业产业组织模式下,我国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整体偏低:不仅在营养成分的含量上处于较低水平,而且在影响人体健康的安全方面也存在重大隐患。但是,政府所采取的诸如“取消小规模散养”和“取缔个体私营奶站”等治理措施并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那么,中国奶业究竟该如何调整其发展模式才能既保障生鲜乳的安全又提高生鲜乳的品质呢?基于此,本研究以质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将质量安全细化为品质和安全两个方面的“全面质量安全观”为研究视角,以奶农、奶站、乳品企业、政府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奶业产业链的基本结构,对奶业产业组织模式与生鲜乳质量安全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证的深入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第一,奶业产业链模式的确影响了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而且在“全面质量安全观”视角下,生产组织方式和市场交易类型对生鲜乳品质和生鲜乳安全具有不同的影响侧重点。其中,生产组织方式比市场交易类型更为显著地影响生鲜乳品质,而市场交易类型比生产组织方式更为显著地影响了生鲜乳安全。第二,在家庭式小规模散养下,生鲜乳质量安全是规模不经济的,奶户没有足够的激励去改进生鲜乳质量安全,但符合散养奶户劳动密集型的资源禀赋特征,故其长期存在有着充分的经济合理性。第三,在中间商交易模式下,中间商奶站引发生鲜乳安全问题是一种必然趋势,同时,尽管中间商奶站改变了生鲜乳供应链的利益分配格局,侵占了奶农的利益,但改进了生鲜乳供应链的整体经济绩效,故中间商奶站的普遍存在也有着充分的经济合理性。第四,乳品企业的奶源收集方式、奶款支付方式以及质量安全控制方式等具体策略对生鲜乳的质量安全具有显著的影响。第五,不同经济学特征的政府管制措施对于生鲜乳品质与生鲜乳安全问题的治理具有不同的效果,即经济性管制对生鲜乳品质问题的治理更为有效,社会性管制对生鲜乳安全问题的治理更为有效;而不符合这一“基本准则”的管制措施都可能会产生明显的偏差。第六,发展规范的奶农合作社作为推动奶业产业链模式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 上述结论的主要政策含义是:在全面看待质量安全的基础上,调整当前奶业产业链组织模式是改进生鲜乳质量安全的首要选择。而要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需要生鲜乳供应链上各个主体以及外部的市场环境与政策环境中的相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3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4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5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机制研究

批准号:71173114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李太平
学科分类:G0311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产业链升级背景下食品安全事件对生鲜农产品的价格冲击效应及非对称传递机制研究

批准号:71503071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苗珊珊
学科分类:G0311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基于质量安全的畜产食品产业链优化机制研究

批准号:70973123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李秉龙
学科分类:G0311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审计质量的保障机制研究:一个产业组织的视角

批准号:70503018
批准年份:2005
负责人:李眺
学科分类:G0309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