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物种保护和恢复的长期目标是使其能够自我更新,然而在小种群效应影响下的濒危物种常常存在种群更新的困难,对濒危物种更新限制的研究有助于把握种群衰退的关键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保护措施。本项目以濒危植物水杉为对象,在对自然种群及其环境因素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种子补充实验,确定种群更新中种子限制和定居限制的相对重要性;分析种子扩散这一更新的重要环节,针对水杉种子风力传播的特点,拟合种子扩散模型,同时利用分子标记探讨种群空间遗传结构,确定花粉和种子扩散的有效距离,然后综合模型和分子标记2种结果,揭示水杉种子的扩散格局。通过上述结果确定水杉自然种群更新的主要限制因素及作用机理,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策略,遏制并扭转野生种群的衰退趋势,并为其他濒危物种的保育提供科学依据。
珍稀濒危物种在小种群效应影响下往往存在种群更新困难问题,因此研究种群更新有助于探究濒危物种衰退的关键因素,便于有针对性的制定保护措施。本研究以濒危植物水杉为对象,在进行自然种群环境因子和生物因子特征调查的基础上,对种子扩散和更新限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水杉种子的时间下落格局呈单峰分布,11月下旬至12月初是集中下落时期;空间上距离母树15米内落种最为集中,下落的种子量占70米内总体的80%以上,下落格局与几何函数模型拟合最优。亲本分析显示自然萌生幼苗78%的母本来自本种群内,其余来自种群外;自然种群个体在空间上主要呈聚集分布,但没有显著的空间遗传结构。种子添加实验表明,在已占生境和未占生境中,都存在种子限制(包括种源限制和扩散限制)和生境限制(包括微生境限制和萌发限制)。本研究认为,对水杉自然种群更新能力的提高应采取人为辅助措施下(如去除地上植被、防虫等)的自然更新策略。后续应对更新限制因素中多种环境和生物因子的影响分别研究,以进一步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肉苁蓉种子质量评价及药材初加工研究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濒危物种除名的种群生存力分析:以水杉为例
珍稀濒危植物海南粗榧种群濒危机理及保护研究
中国特有濒危孑遗植物水杉种子活力快速丧失的生理生态机制
濒危植物珙桐的种群重建及自然回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