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作为西部资源和能源大省迫切需要科学、理性、量化的政策模拟和分析工具来弥补以经验判断和定性分析为主的决策模式的不足。本课题拟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采用IPCC-LULUCF的碳计量方法对经济社会活动的碳排放和碳汇进行核算并与能源和污染因素一同纳入到社会核算矩阵(SAM)中创建地区经济-能源-环境SAM模型并通过乘数分析方法揭示内蒙古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特点,进而以此SAM为基础数据创建地区经济-能源-环境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3E-CGE)。该模型设置污染治理模块和碳模块在内的八个模块来描述环境、能源、经济的内在均衡关系,其中用贸易模块和要素模块刻画省级区域经济特性,阐明政策冲击在生产和消费活动中作用机理,揭示能源环境和低碳政策对整体经济的影响程度和路径,为政府的政策制定、评价、选择提供一个科学依据和理论工具。本研究实证模拟各种低碳政策对内蒙古地区经济的影响,为政府的决策提供思路。
针对产能过剩、经济增长放缓、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内蒙古政府一直在探讨采用一些如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污染税费、限制排放、碳强度指标、碳减排补贴等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和污染的政策措施,不过采用哪些政策措施最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而负面影响较少还缺乏科学依据和实证,其原因是内蒙古还没有一个定量的政策分析工具来模拟各种政策措施对经济的影响。本项目研究内容由七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以内蒙古为例,对其碳汇储量及潜力以及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活动相关的碳排放进行了全面的核算。第二部分主要构建了地区(内蒙古)环境社会核算矩阵为后期研究环境投入及CGE模型的参数标定奠定了基础。第三部分研究了环境投入和技术进步等因素与地区经济发展及各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第四部分着重分析了地区各产业发展状况,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五部分构建了区域动态能源环境一般均衡模型并进行政策模拟。第六部分进行了区域低碳及环境政策制度设计及实证分析。第七部分是有关环境政策效应评价的探索。研究结果发现,在内蒙古的各个核算部门中,居民部门产生的碳排放量所占比例最高,为25.72%;能源的碳排放总量为26952万吨所占比例为54.94%。该研究除了包含固定源与移动源燃烧之外,还包含了一直被忽略的农业、废弃物以及工业过程和产品使用部分,所以该方法更加全面与完整,为国内环境政策的模拟研究提供基础。在政策选择方面,通过调整资源税,能源品价格,以及环境治理费的模拟结果显示资源税的调高对地区经济具有负面影响,但对能源强度和环境保护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源品价格的调整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大,环境治理费的提高对经济的影响不大,但具有良好的环境效应。在政策组合效应方面,同时提高20%的资源税率和排污费率,节能减排效果显著而对居民收入及就业负面影响较小,促进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在碳税税率的模拟结果显示,当独立碳税为30元/吨CO2时减排效果最好,但是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较大,GDP每年下降8.88%;平衡碳税的减排率为每年下降约17.4%,对地区经济具有正面作用,能够促进经济以每年1.06%速度增长。结果证明渐进式税率和平衡税率是未来碳税制度设计最佳方案。通过对该模型的实证分析以及理论检验的结果来看,本项目构建的能源环境CGE模型能够揭示能源环境和低碳政策对整体经济的影响程度和路径,为省级政府的政策制定、评价、选择提供一个理论工具。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低碳经济下资源税费政策路径选择及其影响分析——基于动态多区域CGE模型的研究
区域协调下低碳发展的政策分析:基于多区域CGE模型
基于市场的政策工具对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影响机理及基于MBIs-CGE模型的政策评估研究
低碳背景下我国能源开发利用及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