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耦合地域是由相互作用和依赖的城市、乡村系统共同作用形成的具有自身特征和功能的地域。由于我国乡村人口众多等特殊背景,国外城市边缘区发展相关理论难以直接应用,国内学术界研究大都基于以城市为中心的现代主义理论体系。在我国实施城乡协调战略全新环境中,本课题旨在城乡统筹、建设新型城乡空间格局背景下,把城乡作为相对等的系统,从辨析城乡耦合地域的中间景观、无定式结构、多核心功能等特征入手,借助于3S技术确定城乡耦合地域空间,为研究城乡耦合地域提供空间与社会经济属性数据相匹配的基础,并通过分析城乡及其内部各功能体之间耦合类型,定量测度耦合强弱,揭示城乡系统各要素在耦合地域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过程。在此基础上,从空间的破碎性、本质体验及社区三方面认识城乡耦合地域状态,同时通过中日两国的对比研究,探讨两国之间这一地域状态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异同,为建立我国新型城乡耦合地域空间发展格局提供科学规划与管理的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京津冀城乡融合机理及地域模式研究
东北区大城市实质性城市化地域系统发育特征研究
反脆性大城市地域结构的测评体系及空间组织范型研究
城乡通婚的地域模式及其社会空间相互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