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田土壤硝化微生物群落的演变过程,通过在我国东部寒温带-暖温带-中亚热带设置3种土壤(中性黑土、碱性潮土、酸性红壤)的短期置换试验(2005年在海伦、封丘、鹰潭站设置)和2种土壤(酸性红壤、中性紫色土)的长期置换试验(1989年在鹰潭和封丘设置),利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方法,通过16S rDNA的PCR扩增,基于克隆文库,配合DGGE的特征性条带测序,研究不同土壤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和土壤硝化作用的演变特征,阐明水热条件(降雨和温度)和土壤条件对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和土壤硝化作用的交互作用;揭示这种影响的短期(4年)和长期(20年)效应,分析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在不同气候条件下长期演变的稳定状态;研究氨氧化细菌群落演变对土壤硝化作用变化的影响;综合分析气候变化情景下农田土壤硝化作用的变化趋势,提出主要农田土壤适应水热条件变化的土壤氮素供应调控措施。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对秸秆长期腐解过程中秸秆组成与微生物群落协同演变的影响
土壤颗粒表面电场对酸性土壤中硝化微生物和硝化作用的影响
黑土微生物群落及功能对农田水热条件变化的响应
典型农田土壤硝化过程的微生物调控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