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发现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为抗肝纤维化药物的潜在新靶点。苦参碱临床用于慢性肝病的治疗。课题组近年开展了系列全新结构的新苦参碱类化合物合成及其抗炎和抗肝纤维化作用筛选,并申请了专利。发现新苦参碱类化合物M19体外抑制核转录因子NFκB转录活性和炎性细胞因子TNFα分泌比等浓度苦参碱更强,并且可阻断LPS诱导的骨髓DC成熟及分泌致炎因子IL-12,体内对实验性大鼠TAA和BDL纤维化模型具有显著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提示DC介导的炎症免疫反应为M19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靶点。本项目拟利用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及流式小球微阵列技术,系统研究DC在苦参碱衍生物M19抗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的靶标作用及机制,有望发现一个新的抗肝纤维化靶点及抗炎免疫调节机制,同时也有助于阐明新化合物M19抗纤维化作用机制。本项目是前期工作的创新和延续。
本项目围绕树突状细胞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在苦参碱和M19抗纤维化过程中的靶标作用及机制,开展了苦参碱结构改造衍生物M19的大规模化学合成、四氯化碳诱导的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纤维化模型、苦参碱及M19的抗炎和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对肝纤维化过程中DC数量、成熟度及免疫反应性的影响、苦参碱及M19对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纤维化过程中DC的前体细胞即血液中CD11b+F4/80+双阳性的Gr1high单核细胞向肝脏浸润的影响及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M19具有显著提高的抗炎、肝脏保护和抗肝纤维化作用,在单次注射CCl4引起的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上,Mat及M19能显著抑制CCl4引起血清转氨酶ALT水平升高,减轻肝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同时明显减少损伤部位炎性细胞的浸润,在CCl4反复刺激造成慢性肝组织纤维化的情况下,Mat和M19药物治疗可以明显减少肝脏内胶原蓄积;苦参碱及M19能显著减少纤维化肝脏中DC的数量、抑制成熟度及降低免疫反应性;在CCl4造成的急性肝损伤和慢性肝纤维化的情况下,机体通过上调肝组织内趋化因子MCP-1的表达选择性地招募大量DC的前体细胞CD11b+F4/80+双阳性的Gr1high单核细胞进入肝脏参与炎症反应,Mat和M19可以通过对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的生产和趋化活性的双重抑制作用阻止DC的前体细胞CD11b+F4/80+双阳性的Gr1high单核细胞向肝脏迁移,从而减轻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且M19的上述药理活性强于Mat。鉴于肝损伤过程中Gr1high单核细胞的肝脏浸润与肝纤维化发展过程密切相关,提示Mat和M19的抗肝纤维化效应可能部分通过阻止Gr1high单核细胞进入损伤的肝脏,减少DC的浸润而发挥。本研究基本明确了DC为M19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靶点,并对相关机制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基本完成了研究内容,达到了研究目的。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数据整理成研究论文2篇,其中1篇已发表(SCI收录)。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FITC标记的新型抗炎五肽在激活的树突状细胞内的作用靶点研究
应用RNAi技术研究抗肝纤维化作用靶点
NOD在树突状细胞抗曲霉菌感染免疫中的作用研究
柔肝方通过调控浆样树突状细胞介导Th22细胞分化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