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因子-kappaB(NF-κB)是炎症信号转导的枢纽分子,其抑制剂具有明确的抗炎作用。我们前期成功筛选获得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NF-κB拮抗多肽,并发现某五肽分子经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后,虽其对NF-κB的DNA结合活性的抑制作用略有下降,但其抗炎活性明显增强,且优于同等浓度的地塞米松。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空间结构并根据其对树突状细胞相关基因、蛋白与细胞表面标志的作用特点,推测该标记肽存在其它作用靶点。本项目拟首先证实其可通过NF-κB依赖和非依赖途径抑制小鼠激活的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基础上,应用免疫共沉淀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检测其在细胞内的相互作用蛋白,再通过Western blot、Pull-down、反向免疫共沉淀及细胞共定位技术进行验证。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揭示该标记肽新的作用靶点和抗炎机制,而且可为进一步优化其结构以获得开发前景更加优越的抗炎药物奠定基础。
核因子-kappaB(NF-κB)是炎症信号转导的枢纽分子,其抑制剂具有明确的抗炎作用。我们前期成功筛选获得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NF-κB拮抗多肽,并发现经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某五肽分子的抗炎活性明显增强。本项目首先证实了其可通过NF-κB依赖和非依赖途径抑制小鼠激活的树突状细胞功能,后以其刚性类似化合物—吴茱萸碱进行亲和筛选,发现其细胞内的相互作用蛋白为芳香烃受体(AhR),利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检测,证实二者的解离平衡常数KD为57.72nM。利用生物信息学的同源模建和柔性对接方法,发现吴茱萸碱在AhR分子上的结合位点为Phe285、Phe295、Gly304、Val307、Leu308、Ile325、Cys333、Met348、Val363、Ser365。成功获得吴茱萸碱的单克隆抗体,并通过免疫荧光检测证实FITC标记的五肽与AhR、吴茱萸碱与AhR在细胞内存在共定位。在上述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新增内容如下:正在利用AhR敲除小鼠进一步证实FITC标记五肽、吴茱萸碱对DC的调节是否有赖于AhR的存在。本项目首次发现了FITC标记五肽刚性类似化合物—吴茱萸碱可与芳香烃受体结合,后者为细胞内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了体内炎症等多种病理过程的调节。深入揭示其调节芳香烃受体后续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不仅有助于从全新的角度阐明FITC标记五肽、吴茱萸碱的抗炎作用机理,而且可为其分子的改构及后续成药性研究奠定基础。本课题已按计划完成全部研究内容,已发表SCI论文1篇(IF:6.873),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其中1项已授权。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树突状细胞在苦参碱衍生物M19抗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抗炎免疫靶点作用研究
抗炎活性脑通透肽MLIF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新靶点研究
NOD在树突状细胞抗曲霉菌感染免疫中的作用研究
商陆皂苷甲抗炎免疫作用及新靶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