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褐煤储量丰富,褐煤改性提质综合利用可缓解我国动力煤供求紧张的不利局面,具有极高的社会和经济价值。项目以实验为基础,结合反应动力学、热力学、材料晶体学等相关理论和模型,开展褐煤改性提质过程中汞/硫协同脱除的实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基于低温热解改性提质过程,揭示微氧有机气氛下提质气态产物中不同形态汞/硫的释放/转化行为,探索微氧有机气氛对煤中有机硫的选择性氧化机制。(2)揭示热解气氛、压力、温度等因素对提质煤煤质/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详细考察提质前后氧化反应活性变化特征。(3)基于碱液/双氧水液相洗涤,研究气体产物中含硫/汞气体组分在洗涤器内氧化/吸收反应过程及机理,实验验证汞/硫联合脱除最佳反应条件。本项目的研究在实现褐煤品质提升的同时脱除煤中汞、硫等有害污染元素,不仅可扩大褐煤的工业应用范围,还能在燃烧前实现煤中污染物减排,对煤炭资源的高效低污染开发利用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本项目以实验为基础,结合反应动力学、热力学、材料晶体学等相关理论和模型,深入开展了褐煤改性提质过程中的提质煤煤质特性、燃烧特性、复吸水特性及汞/硫释放行为及协同脱除的实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设计并搭建小型流化床实验台架结合管式炉固定床台架,开展固定床/流化床条件下的褐煤温和热解提质实验研究;(2)揭示不同热解气氛、温度等对固定床/流化床提质煤的煤质特性、物理化学结构、燃烧特性、复吸水特性等的方面影响规律,详细考察提质前后氧化反应活性变化特征;(3)基于固定床/流化床低温热解改性提质过程,揭示微氧/有机气氛下提质气态产物中不同形态汞/硫的释放转化行为,探索微氧/有机气氛对煤中有机硫的选择性氧化机制;(4)基于固定床进行提质褐煤气化特性,探索褐煤提质-气化综合利用的新途径。本课题发表期刊论文7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篇,EI收录论文5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7人次,宣读会议论文7篇,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协助培养已毕业的博士研究生2名,已毕业1名;硕士研究生6名,已毕业4名;项目负责人2013年以第二完成人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固溶时效深冷复合处理对ZCuAl_(10)Fe_3Mn_2合金微观组织和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显微切割联合单细胞PCR技术鉴定干细胞移植DMD模型鼠外源性再生肌细胞、血管和神经及其再生机制的研究
锡林郭勒褐煤提质改性过程及其提质褐煤低温氧化性能的研究
还原性气氛下汞吸附脱除机理研究
氧硫氯碳对高储氧改性活性焦脱除煤气中汞的耦合作用机制
基于微波-热烟气联合干燥的褐煤水分协同脱除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