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分间相互作用致毒性成分靶器官蓄积”假说的何首乌肝毒性成分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073007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2.00
负责人:李会军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药科大学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闻晓东,刘鄂湖,辛贵忠,胡蓉,邓婷,李翠丽,何培
关键词:
毒效物质基础成分间相互作用毒相关性肝毒何首乌
结项摘要

自"英国何首乌"事件后,何首乌这一常用中药的安全性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目前,其与肝毒性相关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尚未得到阐明。在深入分析相关研究报道的基础上,本项目提出了"成分间相互作用致毒性成分靶器官(肝脏)蓄积性中毒"的工作假设。为证实上述假说,本项目拟:1)研究大鼠长期口服给药条件下,何首乌中两类主要成分蒽醌类及其代谢物(最可能毒性成分组)、二苯乙烯苷类及其代谢物(可能毒性成分组)在靶器官(肝脏)的时-量-毒关系,并通过相关性分析,阐明真正的毒效物质基础;2)研究何首乌中两类主要成分蒽醌类化合物、二苯乙烯苷类化合物在体内代谢环节的相互作用,探究它们在毒性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联系与相互作用规律。期望通过本项目研究,阐明何首乌的毒效物质基础及致毒机制,为何首乌质量标准制订、临床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筛选有毒中药的毒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与研究方法。

项目摘要

自“英国何首乌”事件后,何首乌这一常用中药的安全性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在深入分析相关研究报道的基础上,本项目提出了“成分间相互作用致毒性成分靶器官(肝脏)蓄积性中毒”的工作假设。为证实该假说,本项目开展了:(1)采用体内毒代-毒效动力学相结合的方式,阐明何首乌的致肝损伤物质基础及损伤方式。大鼠连续灌胃给药(何首乌提取物)21天后,采用LC-MS方法对何首乌所含主要化合物包括二苯乙烯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和大黄素在大鼠体内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表征,并对病理组织切片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何首乌的长期大剂量灌胃给药可引起肝损伤的发生,并且此损伤作用的产生可能与长期给药时大黄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性蓄积有关,适当控制服用剂量则可避免肝损伤的发生。(2)研究二苯乙烯苷类成分对大黄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实现同步分离富集何首乌二苯乙烯苷类及蒽醌类两大主要成分,利用LC-MS分析技术,考察大鼠灌胃二苯乙烯苷部位一周后,大黄素在大鼠体内代谢情况的改变。结果发现在二苯乙烯苷的作用下,大黄素原型的AUC、Cmax、T1/2z明显增加,相反其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产物的AUC、Cmax显著降低,即大黄素的II相代谢途径被抑制,导致其原型在体内的暴露量增加。(3)二苯乙烯苷对大鼠肝、肠II相代谢酶类的调控。分析大鼠在灌胃给药二苯乙烯苷部位一周后,肝、肠中II相代谢酶UGT表达的变化,从而揭示二苯乙烯苷部位对大黄素代谢性抑制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灌胃二苯乙烯苷一周后,大鼠对大黄素的代谢能力产生明显改变,尤其是大黄素在体内的葡萄糖醛酸苷化被明显抑制,其原型暴露量增加,这可能与二苯乙烯苷部位抑制大鼠肝、肠中II相代谢酶UGT1A8的表达有关。通过本项目研究,初步阐明致何首乌肝损伤物质基础及机制,为何首乌临床安全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筛选有毒中药的毒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2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DOI:10.7524/AJE.1673-5897.20150518001
发表时间:2015
3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1.002
发表时间:2019
4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影响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影响

DOI:10.3969 /j.issn.1002-266X.2016.23.023
发表时间:2016
5

基于抚育间伐效应的红松人工林枝条密度模型

基于抚育间伐效应的红松人工林枝条密度模型

DOI:10.12171/j.1000–1522.20200057
发表时间:2021

李会军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51674175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573562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5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873388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1403080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408490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0772708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474155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773993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5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效应成分集成致毒”假说的栀子厚朴汤潜在毒性机制研究

批准号:81872993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冯芳
学科分类:H3203
资助金额:5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基于何首乌固有肝毒性假说的物质基础及肝毒性作用机制研究

批准号:81773874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马双成
学科分类:H3203
资助金额:5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基于配位理论的细辛肝毒性成分早期发现及其机理研究

批准号:81503462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杨爱红
学科分类:H3303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含马兜铃酸中药肾毒性成分在体内长期滞留环节及蓄积特征的研究

批准号:81173494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王璇
学科分类:H3202
资助金额:5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