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所依赖理论的旅游地“空间—场所”演变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001087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18.00
负责人:黄向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暨南大学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王华,文彤,廖卫华,张欣欣,徐晓倩
关键词:
场所依赖旅游空间演变机制场所
结项摘要

旅游地空间研究是国内外旅游研究的主流领域,过往的研究中较为注重旅游地矢量意义上的"空间",较少对人文意义上的"场所(地方)"予以关注,特别是旅游地场所依赖的产生机制较少涉及。然而,场所依赖正是场所区别于空间的主要原因,场所依赖的结构及生长机制是人文主义地理学中迫切需要丰富的根本理论问题。本课题将探讨旅游地背景下场所依赖的特有结构,明晰功能性依赖和精神性依赖的主要组成因素。更重要的是,本课题将通过以重游率很高的白云山为主要案例,探讨 旅游地"空间"演变为"场所"的内外部动力机制,研究场所的空间要素及人的活动对场所依赖形成的影响。课题将动力机制理论上假设为内部自发生机制和外部因素响应机制,其中内部自发生机制又分为3种作用模式。研究以旅游地为背景既将场所作为一种演变的结果进行截面式的解构考察,又强调演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从而全方位解析场所依赖这种特有的人地关系现象。

项目摘要

本课题围绕地方和地方依恋问题进行研究,取得如下一些研究进展:. 旅游地地方依恋从纵向可分为精神性依恋和功能性依恋,从横向可分为环境景观维度、休闲维度、人际社交维度和设施服务维度等四个要素维度。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对旅游地地方依恋的结构进行检验,构建并验证了地方依恋二维八象限的二阶因子结构,即旅游地地方依恋的结构由4个维度及16个具体特质指标构成。. 地方依恋中精神性依恋占主导地位时,空间感知基点的改变会影响地方依恋持续性的关键因素,表现为:(1)一个地方进行空间要素的形式改建、位置移动,色彩变换会导致空间感知基点的变化,进而引发地方依恋的减弱或中断,因地方依恋发展后期很大程度上由记忆支撑形成精神依恋,变化后的空间物质要素和人们的地方记忆不符,从而引起地方的不认同,对此地的依恋会因此减弱甚至消失。(2)地方记忆和地方发展是一对矛盾的存在体,面临人们的权衡取舍,当环境感知基点的改变迎合了人们的心理或某些功能需求后,地方记忆对精神性依恋的支配地位便受到影响,从而对此地的依恋并不会显著降低,甚至会增强。(3)地方记忆一般包括童年记忆,校园记忆和成年后记忆,且记忆内容一般都是休闲性质的,其中前两类记忆情绪最强烈也最不容受侵犯。.宏观环境因素会影响地方依恋,表现在:(1)经济增长、政策与管理、社会观念、居住环境、历史因素以及生命周期因素对地方依恋产生影响;一个宏观环境因素的改变体现不同方面,对地方依恋影响的方向既有正向也有反向。(2)社会观念、居住环境、历史因素以及生命周期因素直接影响地方依恋主体,从而影响地方依恋。经济增长、政策与管理因素同时影响地方依恋主体与对象进而影响地方依恋。居住环境因素只影响功能性依恋,而经济增长、政策与管理、社会观念、历史因素以及生命周期因素同时影响功能性与精神性依恋;(3)宏观环境因素对地方依恋的影响不是单一进行的,通常是几种因素交互作用影响地方依恋。. 环境密度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地方依恋的形成,表现在:(1)合适的环境感知密度会直接正面影响游客的活动参与度,也会正面影响对旅游地的地方依恋,过高或过低的环境感知密度会负面影响游客的地方依恋和活动参与。环境感知密度会通过影响活动参与的吸引力方面间接影响游客的地方依恋。(2)游客的环境密度感知能有效地影响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功能性和情感性依赖,对情感性依赖的影响更为显著。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3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4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DOI:10.12054/lydk.bisu.148
发表时间:2020
5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0077.2018.11.009
发表时间:2018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文字景观与城市旅游地场所精神感知的符号互动及影响机制研究

批准号:41801136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颜丙金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24.5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基于波动理论的公共场所中拥挤人群的研究

批准号:70473016
批准年份:2004
负责人:卢春霞
学科分类:G0401
资助金额:1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工作场所心理健康干预研究

批准号:71573048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高俊岭
学科分类:G0405
资助金额:4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城镇变迁中基于叙事视野下的记忆场所保护理论

批准号:51278292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陆邵明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