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城市迁居时空特征及其社会空间重构研究——以乌鲁木齐为例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671168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0.00
负责人:雷军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6
结题年份:2020
起止时间:2017-01-01 - 2020-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张小雷,吴世新,段祖亮,艾沙江·艾力,喜仁古丽·苏来曼,张璐,英成龙,杨振,王彬
关键词:
空间重构社会网络分析迁居多民族城市社会空间
结项摘要

Residential mobility is a quit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modern cities in both China and the western countries, which is the core point to understand how the spatial reconstruction happens in a city. Multi-ethnic living mixed-use district is the most specific urban socio-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of Urumqi, a city with more than thirteen native ethnic groups. The features, patterns, and mechanisms of the residential mobility in Urumqi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with those in neither the western country cities nor the Chinese cities in the other areas. The megacities such as Shanghai, Guangzhou, Tianjin, Shenzhen, Xian, Chengdu, Beijing, Wuhan, Nanjing and Hefei etc. have attracted the most attentions from researchers and the researches mainly focus on the affecting factors and mechanisms of Danwei (where a people works), census and living house which are the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on the residential mobility. 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ies, this research would explore the socio-spatial re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affecting factor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ulti-ethnic residential mobility at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the effects of multi-ethnic community and mixed-use districts on the social-spatial structures, the affecting factors and mechanisms of the spatial evolution processes of the multi-ethnic living mixed-use districts; and the problems of community environments and how to construct embedded social structures in Urumqi through comparing the residential behaviors and living habits before and after the migration. We believe the research would effectively support to explore the ways of effective governance of urban social space and to build a harmony and livable multi-ethnic urban. This research also will provide a typical case study on residential mobility in China.

城市内部迁居是中西方城市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迁居是理解城市空间重构的核心,“多民族聚居”是乌鲁木齐市最有特色的社会空间结构特征,其城市迁居与西方城市和我国内地城市在迁居特征、模式、机制和社会空间结构等方面存在显著不同。目前,对我国城市迁居的研究主要是上海、广州、天津、深圳、西安、成都、北京、武汉、南京和合肥等城市,在影响因素和机制上关注中国单位、户籍、住房等相关的制度性限制因素。本项目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关注乌鲁木齐市不同尺度多民族迁居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与城市社会空间重构,通过不同民族迁居生命历程的探讨,通过居民的迁居行为与迁居后日常活动变化,透视多民族聚居社区和混居社区与社会空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不同民族居住空间演变的影响因素和机制,明确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存在的问题,探寻城市社会空间有效治理的途径,为我国城市迁居研究提供一个典型案例,为建设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提供参考。

项目摘要

中国正处于流动性空前增强的时代,居民迁居行为正深刻地改变城市的社会空间图景。本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主要运用人口普查数据和大量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多民族城市迁居特征及其社会空间重构,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迁居理论体系提供实证案例,为促进乌鲁木齐建设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提供参考。.揭示了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与居住空间分异特征。1982-2010年间主城区人口处于向心集聚阶段;城市社会空间趋于复杂化、破碎化;汉族人口集聚区从城市北部向中部迁移;少数民族人口集聚区主要位于城市南部,并存在由城市南部向北部迁移的现象。.揭示了城市迁居时空特征。乌鲁木齐市居民迁居经历了1949-1978年、1979-1990年、1991-2000年、2001-2010年和2011-2018年5个阶段,居民年均迁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区县尺度和街道尺度的迁居网络分析,得出居民总体迁居方向是从城市南部向北部迁移,前三个阶段主要发生在中心城区内,后两个阶段向外围城区迁居;居民迁居网络密度不断增加;迁居呈现明显的空间距离衰减规律,居民迁移频次随迁移距离的增加而减少。.梳理了居民迁居的影响因素,构建了居民迁居决策模型。宏观因素有由政府主导的住房制度改革、城市规划和城市空间拓展、及旧城改造等;中观因素有单位分房、单位搬迁、社区居住满意度、社区社会阶层结构和民族结构等;微观因素主要是个体生命历程。构建了基于多智能体的居民迁居决策模型,得出当居民较多考虑外部环境吸引力和内部经济压力时,较少考虑族裔因素时,城市会形成单中心的民族混居区;反之,则形成汉族、少数民族两个空间隔离的居住区。.分析了汉族和多民族混居两种类型居住区迁居对社会空间的影响机制。提出在构建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过程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改善优化城市社会空间的建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DOI:10.18402/resci.2020.12.01
发表时间:2020
3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4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DOI:
发表时间:2015
5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4.003
发表时间:2021

雷军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41061042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9874011
批准年份:1998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0374008
批准年份:2003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560359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39.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674053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573119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6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9604053
批准年份:1996
资助金额:1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773135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6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273114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7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071113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1806215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1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10347137
批准年份:2003
资助金额:2.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多民族聚居城市学区绅士化时空演变特征及社会融合(隔离)效应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批准号:41661039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石天戈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35.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

基于住房特征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批准号:41401164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王洋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安置区空间模式对动迁居民邻里社会网络重构的影响机制——以成都市曹家巷项目为例

批准号:51808452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杨钦然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干旱区城市化绿色空间时空格局演变规律及驱动机制研究——以新疆乌鲁木齐都市圈为例

批准号:41901333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菊春燕
学科分类:D0114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