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是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是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以及城市规划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大城市,同时基于中国城市的实证研究尚需拓展和深入,尤其是干旱区少数民族地区城市社会空间研究鲜见。本项目研究将从干旱区地理环境下考察西部城市,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变。具体从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空间及其居住空间的历史过程,划分城市社会空间格局和社会区类型,在此基础上以民族聚集/混居区为典型,开展居民活动空间和感应空间研究,探讨少数民族地区城市社会空间演化的影响因素、演化机制及其趋势。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少数民族地区城市空间格局变化的深层原因,优化城市社会空间结构,调控社区的规划与建设。本研究对实现国家西部区域与城市的安全稳定、和谐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干旱区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市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研究一方面充实了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的实证案例,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理论体系提供实证资料;另一方面有助于全面认识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式,为解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城市社会问题提供参考借鉴,也有助于优化城市社会空间结构,调控社区的规划与建设。. 分析了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空间演变历史,定量研究了1982年至2011年乌鲁木齐分街道人口密度、性别比、流动人口(包括疆内流动人口和疆外流动人口)、主要少数民族人口、不同年龄段人口、不同学历构成人口、不同职业(行业)构成人口等单一人口属性指标的空间分异,并运用信息熵、分异指数和隔离指数等模型计算不同属性人口的系统分异程度、绝对分异、相对分异程度和群居性特征。运用因子生态分析法和聚类方法概括出乌鲁木齐1982年和2011年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型。. 基于城市地理学视角,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建立满意度评价模型,以乌鲁木齐市7个案例社区中的743户居民为调查对象,对城市社区居民满意度进行实证研究,深入探讨了社区居民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用照片识别和认知地图,对乌鲁木齐市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进行了问卷调查,从254份感知地图中提取和统计相关数据,并据此分析城市居民空间感知的基本类型。研究表明,乌鲁木齐市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类型与已有的西方城市和北京研究结果大体一致,但存在一定差异。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多民族城市迁居时空特征及其社会空间重构研究——以乌鲁木齐为例
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与治理研究
基于社会选择的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基于地块对象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精细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