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体底泥资源化用于水体磷的吸收和内源磷固定的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0908154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李大鹏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赵雪涛,张天月,袁怡,袁煦,吴玮
关键词:
磷形态底泥资源化生物可利用性
结项摘要

在实际中实现底泥资源化用于城市水体修复,本质在于如何提高底泥对磷的吸收容量和强化内源磷的固定。底泥扰动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技术。但目前人们对底泥扰动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贡献存在争议,焦点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上,因此认为底泥资源化用于水体修复是不可行的。本项目通过改进研究方法,即采用自然水体原水和增加扰动次数,研究磷在水/底泥系统中的迁移转化效应,为底泥资源化用于水体修复提供理论支持,并试图解释底泥扰动在水体富营养化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这一科学问题。研究内容如下:①底泥扰动状态下,底泥的物化特性、组成成分、结构特性以及絮凝性能和沉降性能的改变对磷的吸附容量的影响,研究底泥吸收磷机制;②底泥中不同形态磷的数量分布规律以及其对磷的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分析不同形态磷间转化机理;③根据悬浮物的沉降速率,基于磷衰减试验结果,确定颗粒态磷向溶解性磷酸盐转化的速率,进而了解底泥扰动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贡献。

项目摘要

在实际中实现底泥资源化用于城市水体修复,本质在于如何提高底泥对磷的吸收容量和强化内源磷的固定。底泥扰动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技术。但目前人们对底泥扰动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贡献存在争议,并认为底泥资源化用于水体修复是不可行的。本项目通过改进研究方法,以扰动状态下底泥对磷的吸收机制、底泥对内源磷的固定机制、颗粒态磷的生物有效性为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磷在底泥/水系统间的迁移转化效应。目的是为底泥资源化用于水体修复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在连续投加外源磷条件下,扰动强化了底泥对外源磷的吸收,吸收量是无扰动的1.7倍,并且,扰动后底泥的磷平衡浓度、磷饱和度等均远低于无扰动;间歇扰动对上覆水中磷向底泥迁移产生了“累加效应”,并发现相邻扰动之间对磷迁移转化存在内在联系;扰动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增加,不利于底泥对磷的吸附;底泥中加入铁盐(质量百分比占2%)对外源磷磷的吸收量为未加入铁盐的原底泥的210%,吸附最大值、磷平衡浓度、磷饱和度分别为未加入铁盐的原底泥的273%,85.7%,60.7%;对外源磷的吸附而言,与扰动相比,溶解氧含量并不起决定性作用;确定了底泥吸收磷的最佳扰动条件:扰动强度在80-140转/分范围内,扰动频率为每天1次,扰动后底泥悬浮高度距水面0.4-0.5m;底泥吸附磷时间为2-4h。.开展了扰动状态下外源磷在底泥不同形态磷间的流向研究,底泥扰动对磷从非闭蓄态铁铝结合态磷向闭蓄态铁铝结合态磷的转化有促进作用,从而降低了内源磷生物有效性,强化了内源磷在底泥中的固定。扰动次数的增加同样也可以促进非闭蓄态铁铝结合态磷向闭蓄态铁铝结合态磷转化,基于内源磷生物有效性的变化,提出了采用非闭蓄态铁铝结合态磷和弱吸附态磷含量来估算底泥中生物有效磷的新方法;底泥扰动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增加,易释放态磷向难释放态磷转化趋势越明显,初步甄别出内源磷形态转化的水动力因子,并提出了扰动状态下以“水为媒介”的内源磷形态转化机制。扰动会抑制颗粒态磷向溶解性磷酸盐的转化。随着沉降时长的延长,颗粒态磷向溶解性总磷的转化趋势愈加明显,存在“滞后效应”,但增加扰动次数,这种转化趋势得到明显抑制。.研究表明,底泥扰动促进了上覆水磷向底泥迁移,并强化了对内源磷的固定,内源磷的固定主要源于形态磷间的转化以及颗粒态磷生物有效性的降低,这暗示,扰动有利于“延缓”水体富营养化发展进程。说明底泥资源化用于城市受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2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3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4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DOI:10.18402/resci.2020.12.01
发表时间:2020
5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李大鹏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81601931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778393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970529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3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503038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772076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6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0976087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4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700548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1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571836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6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9708006
批准年份:1997
资助金额:1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302241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9948008
批准年份:1999
资助金额:14.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批准号:51278523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772823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1201162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178284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502322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803189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502212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改性水滑石对黑臭水体磷的去除和资源化利用机理研究

批准号:51809179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严晗璐
学科分类:E1007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底泥组合扰动下内源磷形态转化的诱发机制和行为过程机制

批准号:51278523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李大鹏
学科分类:E1007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富营养化水体凤眼莲生态修复过程中的磷去向和磷平衡研究

批准号:41201533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张迎颖
学科分类:D071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施磷对稻田土壤中磷向水体迁移影响的研究

批准号:30670378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陈欣
学科分类:C0311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