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是我国人群中乙肝持续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婴幼儿一旦感染比成年人更容易发展为终身携带。我们最近在全国乙肝最高发区甘肃武威市开展的一项乙肝母婴传播研究中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HBsAg阳性婴幼儿体内抗HBs的共存率竟然可达25%,明显高于成人,其临床和流行病学意义引起课题组的极大关注。因此,本课题将以感染时间和途径明确、未经抗病毒干预的HBsAg阳性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克服既往以成人为研究对象的固有缺陷,运用全新的HBV全长基因痕量滚环扩增和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技术,对基因准种、变异规律和免疫学特征进行检测分析,探讨HBsAg和抗HBs共同存在现象的分子机制;通过建立研究队列,结合临床和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资料,查明流行特征、相关影响因素及其转归,分析作为传染源的意义,评价对现行乙肝免疫策略的影响,从而为婴幼儿乙肝感染防控进一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课题通过大规模的基线调查,共调查体检居民62298人,其中HBsAg阳性者3403人,HBsAg阳性率为5.46%;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感染者99人,在HBsAg阳性人群中所占比例为2.91%。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感染者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得到HBsAg和抗HBs双阳性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发现HBsAg和抗HBs双阳性人群中,HBeAg阳性感染者显著多于HBsAg单独阳性感染者(0.303 vs 0.104, P<0.05)。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HBsAg和抗HBs双阳性感染者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对其基因型、血清型分布,特别是病毒S区基因变异特征以及准种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双阳性感染者病毒S区基因序列的突变率高于单阳性者,HBsAg和抗HBs双阳性感染者每100个氨基酸的突变个数为2.42个,而对照组每100个氨基酸的突变个数为1.33个,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HBsAg和抗HBs双阳性感染者“a”决定族(aa124-147)、CTL细胞识别表位(aa41-49)、(aa87-95)、(aa207-216)和(aa215-223)内氨基酸突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准种分析结果则显示HBsAg和抗HBs双阳性感染者病毒S区基因序列中有更多的阳性选择位点,且大多位于乙肝病毒的免疫表位区,而HBsAg和抗HBs双阳性感染者病毒S区基因的氨基酸复杂度、平均遗传距离、平均同义替换数和平均非同义替换数均小于对照组,其中平均遗传距离和同义替换数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另外,课题对基线调查中筛检的HBsAg阳性人群及HBsAg和抗HBs双阳性感染者进行了随访,比较血清学特征发生变化的感染者相应的流行病学特征,目前未发现各组间有显著差异。对外周血中共同存在的HBsAg和抗HBs的免疫学特性检测结果显示,双阳性研究组和对照组外周血纯化的IgG对HBsAg的结合力没有差别。本研究通过建立的研究队列,结合临床和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资料,探讨HBsAg和抗HBs共同存在现象的分子机制和流行病学意义,为乙型肝炎的防控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抗-HBs在HBsAg和抗-HBs双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研究
多元酚HBs228衍生物降低HBsAg水平及打破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研究
慢性HBV感染者发生HBsAg血清学阴转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中草药抗HBsAg,HBeAg有效成份的分离和结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