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糖蛋白上聚糖的结构和功能为研究对象的糖组学成为继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之后的又一研究热点。随着科技的发展,糖组学在恶性肿瘤研究中的运用日益深入,恶性肿瘤中N-糖的改变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相关性,为从基因、蛋白层次不能作出全面解释的胃癌证型在浸润深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等方面的差异,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因此,本课题拟以胃癌为研究对象,从糖组中的N-糖入手,通过对比正常人与胃癌患者外周血中N-糖糖谱的变化,筛选出胃癌外周血中N-糖的特征性改变,并通过检测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糖基转移酶的表达情况探讨N-糖改变的机制;根据辨证分型的结果,分析胃癌证型之间N-糖改变特征的差异,从N-糖层面揭示胃癌证型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方面存在差异的机理;同时,跟踪观察胃癌术后患者证型变化,并及时检测N-糖改变的情况,探讨N-糖与胃癌证型变化的相关。
本研究运用DSA-FACE法检测胃癌、萎缩性胃炎以及正常对照外周血的N-糖组图谱,糖峰Peak1、3、5、6、7、9在三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Peak1、Peak2、Peak9峰值从正常到萎缩性胃炎再到胃癌,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而Peak6则呈逐步下降趋势。结果提示:部分N-糖糖峰的变化不仅能区别健康者、萎缩性胃炎患者及胃癌,而且在这三组间形成趋势性变化,能更好地反映胃癌形成的阶段性的差异。基于三组病例外周血N-糖组的检测结果,我们应用logistics回归的方法,建立了用于鉴别胃癌与正常以及鉴别胃癌与萎缩性胃炎的数学诊断模型GCglycoA和GCglycoB,并将其诊断效力与CEA、CA19-9、CA125和CA724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用于该模型的诊断效力明显优于临床常用的标志物。.N-糖研究中发现,在三组之中胃癌的总核心岩藻糖基化水平最低。由于GDP-岩藻糖转运子(GDP-fuc-Tr)和α-1,6-岩藻糖基转移酶(α-1,6-fucosyltransferase,Fut8)糖蛋白核心岩藻糖基化过程中的两个关键因子,我们运用RT-PCR方法、Western blotting方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相关因子 Fut8和GDP-fuc-Tr在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Fut8 mRNA及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而GDP-fuc-Tr mRNA及蛋白在肿瘤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提示我们胃癌患者核心岩藻糖基化水平降低可能主要是由于Fut8表达较低导致。.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进行辨证分型,包括肝胃不和型30例,胃热伤阴型24例,脾胃虚寒型21例,痰湿凝结型22例,瘀毒内阻型21例,气血双亏型20例。肝胃不和型中Ⅰ、Ⅱ期胃癌患者较多,痰湿凝结型中Ⅲ期胃癌患者较多,瘀毒内阻型、气血双亏型中Ⅲ、Ⅳ期患者较多。N糖峰Peak1、Peak6、Peak9在不同证型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Peak1峰值在肝胃不和型最低,而在气血双亏型最高;Peak6峰值在肝胃不和型最高,气血双亏型最低;Peak9峰值在气血双亏型最高,肝胃不和型最低,提示Peak1、Peak9的增加、Peak6的减少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通过随访以及重新辨证,各证型的总体构成比以及N糖改变与随访前均无显著性差异,N糖在各证型中的变化趋势与随访前基本一致。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Identification of the starting reaction position in the hydrogenation of (N-ethyl)carbazole over Raney-Ni
One-step prepared prussian blue/porous carbon composite derives highly efficient Fe-N-C catalyst for oxygen reduction
N-糖组在肝纤维化中的特征性改变及其诊断意义研究
胃癌证型与肿瘤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
胃癌外周血中Tscm细胞的分化、趋化及在胃癌免疫中的前瞻性研究
胃癌组织中9p21区基因缺失与胃癌预后相关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