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资源需求刚性上升而供给严重不足所引发的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已成为我国能源安全问题中的主要矛盾。在此背景下,通过海外投资的方式获取油气资源,不仅能满足国内油气需求,更有助于降低我国对海外油气进口高度依赖的风险。而由资源国国家风险引起的海外油气投资环境的改变,则成为海外油气投资时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本项目将资源国国家风险纳入到油气投资区位选择研究框架中,在对资源国油气特征与国家风险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油气资源国国家风险的波动特征、溢出效应等动态演化规律,并构建地区国家组合的风险度量模型;进一步地,研究国家风险约束下的油气投资区位选择与合作模式匹配问题,分析投资企业与东道国政府间最佳投资博弈策略,从多目标视角构建油气投资区位选择的风险决策支持模型,并对我国海外油气投资区位战略布局进行优化。这对提升我国海外油气投资效率、改善我国能源安全态势具有重要意义。
考虑到资源国国家风险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油气需求国的能源安全态势,本项目以资源国国家风险为切入点,重点对其评估方法、动态特征以及对海外油气区位选择的影响开展了相关研究;通过将国家风险引入到传统的能源安全分析中,初步提出了以资源国国家风险与能源市场相关性为重心的能源安全研究新视角。主要内容和成果有:. (1)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国家风险研究的发展脉络,对比分析了国内以及国际国家风险评级体系,给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风险评级体系的对策建议。(2)在“油气资源”属性约束下,构建基于国家风险经验值有监督的组合评价模型,以提高评价流程的有效性。(3)通过考察系统性风险与基于多属性的ICRG国家风险评级的相关性,澄清了两类国家风险度量的差异性。(4)提出了基于分解混合方法的DHA学习范式,提高了国家风险的预测精度。(5)基于风险收益均衡准则,将石油进口的微观组合风险拓展到宏观的国家组合风险度量,并提出了一种两步骤的石油进口风险分析框架。(6)构建国家风险与地缘政治的二维决策矩阵,实现海外油气投资区位划分及优化路径识别。(7)针对主权财富基金所蕴含的主权属性,剖析了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与海外能源投资间的相互影响。(8)考察了2002-2010年间全球原油贸易网络的动态演化,通过对网络中部分重要节点国家的分析,清晰描述了中国的能源安全相对态势地位。(9)以国家/地区为供应链的主体节点,构建宏观视角下的全球能源供应链网络模型,提出了资源国国家风险极端事件影响下的我国海外石油进口布局优化框架。(10)考虑到运输环节对石油进口供应链整体风险的影响,实现了国家风险与运输风险共同约束下的石油进口风险集成与组合优化。. 本项目已发表期刊学术论文13篇(SCI/SSCI 5 篇),宣讲并发表学术会议论文5篇(EI 2 篇),参与完成学术专著2部,获软件著作权3项和省部级二等奖2项,获得国际会议的最佳论文奖1项。毕业博士1名,硕士3名,获得中科院院长特别奖1人。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在理论方法上丰富了国家风险的前沿研究,而且通过将资源国国家风险纳入到能源安全研究中,提供了一个针对海外油气投资与贸易更为宏观的风险监测与评估体系。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基于变精度粗集的海外油气投资项目动态风险决策模型研究
海外化石能源投资环境动态模拟和风险博弈研究
竞争视角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空间演化及区位选择研究
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空间演化机理与区位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