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study aims to use methods like conceptualizing stylized facts, institutional analysis, modeling, empirical testing, and case studies, to examine the fiscal incentives and economic structure impact of Chinese local governments' land supply behavior. Firstly, we will propose a complete and vivid picture of the institutional setting of that behavior, ranging from political promotion,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gradual land market reform, etc., to lay down the foundation for modeling and empirical testing. Secondly, Turnbull's 2007 model will be improved to combine with models of portfolio theory from finance science to fit the Chinese situation. By doing so, we will try to articulate a model of stylized Chinese local government's land supply behavior. A series of testable hypotheses will then be proposed from the model and tested empirically, using panel data sets of Chinese provinces and more than 120 prefectural level cities. Finally, a series of policy suggestions will be formulated to solve problems caused by the behavior of local governments' behavior concerning land supply.
综合运用典型事实归纳、制度分析、理论建模、计量检验以及案例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地方政府土地供给的财政激励、具体做法及其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机制。(1)梳理清楚"晋升机制和财政分权下的税种分配-土地市场化改革-区分土地用途的供地手法-产业发展结构形塑"逻辑脉络。(2)借鉴金融学领域的投资组合理论(Portfolio Theory),改进Turnbull(2007)区分农用地和城市用地的土地用途管制模型,将地方政府区分不同用途土地的供地行为模型化,提出可检验假说。(3)整理2004年以来全国各省市及120多个地级市的分类用地数据,结合官员任职期限、税收结构、产业发展等经济社会变量,构造面板数据集,选择适当的计量模型,对假说进行实证检验。(4)梳理、评估中央约束地方供地行为的相关措施,构建基于产业的差别化土地管理体系,从战略和体制层面提出通过土地制度改革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建议。
自从土地市场化改革以来,土地在中国经济、社会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地方政府运用土地来发展经济的动机、做法、效果及其影响,还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本研究运用制度分析、理论建模、计量检验以及案例分析等方法,研究地方政府的土地供给行为。随着研究的推进,我们的研究计划略有调整和扩充:(1)课题组发现苏州确实是一个典型案例,而其做法与珠三角城市迥异,为此我们采用近年来学术界比较推崇的比较案例研究方法来处理苏州和东莞的案例。(2)课题组发现地方政府除了做存量土地的文章外,还在开辟新的领地,即造地。课题组此类做法纳入研究范围,研究沿海省市的围填海行为。(3)我们发现,地方政府的行为背后有国家法律、政策的支撑,而国家的立法和政策制定过程,是十分重要而又缺乏研究的话题,值得进一步挖掘。.自课题实施以来,依托本课题,课题组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1)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财经智库》、《中国国情国力》、《海洋开发与管理》、《中国渔业经济》、《区域经济评论》、《宏观经济管理》、《工业经济论坛》等期刊发表论文;(2)论文《财政分权、晋升激励与差异化土地出让》参加2016年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并获最佳论文奖三等奖,刊于《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3)有2篇自认比较重要的论文——《部门利益与制度扭曲》、《地理、制度与发展道路》已成稿并在学术会议上报告,其中前者在第八届中美公共管理国际研讨会上获最佳论文奖;(4)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专著《中国土地经济学的兴起:1925-1949年》;(5)关于围填海造地严峻形势的内参于2015年11月被采用上报中共中央办公厅,后又刊登在《改革内参(综合版)》,关于制造业的内参刊于人民大学的内参《问题与思路》、《人民日报内部参阅》。.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理解中国地方政府的土地供给行为,还可以为土地政策的调整提供参考。另外,该课题的逐步推进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了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潜力,对于找准将来的研究方向有很大的帮助。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后土地财政”制度环境下地方政府土地财税策略选择及其行为响应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偏好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
财政收入分享、地方政府官员行为与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研究
土地财政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