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的韵律编码及其在语篇理解中的作用是语言学、语音学和心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也是语音工程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不同类型的话题在韵律编码中的机制还没有系统的理论。话题的韵律和语法编码如何共同影响语篇理解也缺乏实验研究。本项目通过汉语和彝语进行对比,采用严格控制的语音实验,用统计分析和建模方法研究语篇中四类话题的韵律编码机制,即新话题、连续话题、转折话题和精述话题。深入分析影响话题韵律编码的三个主要因素:话题长度、语速、及话题前连词。另外,从言语认知角度,采用"自然度判断"及"听觉动窗"两种范式研究话题的韵律编码对语篇理解的影响。这将有助于解决言语中信息结构、韵律结构及句法结构的相互关系所涉及的基本理论难题。研究成果可直接用于汉语和彝语教学,以及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等工程技术领域。
该项目围绕语篇话题的韵律实现方式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项目比较重要的发现是:汉语普通话中话题与焦点的韵律实现都表现为音高升高,但是焦点后有明显的音高骤降(PFC),而话题后没有音高骤降;也就是说,焦点的范围可以是整句,但话题的韵律范畴主要在句首(Wang & Xu, 2011; Wang & Féry, 2012; Wang, Xu & Xu, 2011)。焦点的音高后骤降特征甚至在较大的停顿后也会出现,且与焦点后成份的新旧无关 (Wang, Xu & Ding, submitted)。话题结构对停顿时长和音高重置都有系统的影响,话题转换时停顿时长最长且音高重置最大,其次是话题精述和话题延续;另外,边界前后的句长也都影响停顿时长和音高重置,但话题和句长这两个效应是独立的(吴倩、王蓓, 已接收)。新话题的音高升高机制在句子水平和普通发音人中是比较有限的,而在语篇中和专业发音人中话题的实现更加充分(Wang, Xu, & Xu, 2011; Wu & Wang, 2012)。对彝语的研究发现,彝语中焦点和话题都没有明显的音高升高或是焦点后音高骤降(Wang et al., 2011),这与中国南方的许多语言的韵律表现接近(Xu, Chen, Wang, 2012; Wang et al., 2011)。彝语中的语篇话题也没有明显的音高升高(Wang & Hu, ms)。该项目对于揭示语言的信息结构与韵律结构关系,对汉语和彝语语调模型构建都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同属藏缅语的这两个语言在话题和焦点的韵律标记上有如此明显的类型学上的区别,这对于研究和讨论语言演化、语言接触等问题都有重要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汉语语篇韵律边界的认知加工及其神经机制
强调与对比影响语篇理解的认知过程及其神经机制
语篇话题结构对语义整合的影响及其认知神经机制
汉语语篇中语句焦点和焦点-重音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