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治疗的关键在抗病毒(HBV)。核苷类药物不能根除细胞内HBVcccDNA, 停药反弹及耐药性已成严重问题,新型非核苷类小分子抗HBV药物成为研发热点。课题以申请者发现的非核苷、高活性HBV抑制剂2-吡啶酮类化合物为先导,以药效团模型有效信息为指导,根据生物电子等排理论和优势结构理论,保留基本药效结构,着重研究引入氢键供、配体和亲水性基团,改善理化性质,采用微波条件下无溶剂定向反应全合成系列目标化合物,构建2-吡啶酮类非核苷化合物库;通过对目标化合物活性筛选和细胞内HBVcccDN抑制定量检测,系统研究2-吡啶酮类非核苷化合物抗HBV构效关系,组建预测能力更强的药效团模型和毒理学模型,对目标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和毒性进行预测,进一步指导新化合物合理设计、合成;选择高活性化合物进行动物体内的药效学研究,为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活性非核苷类抗HBV新药奠定基础。
项目背景:我国超过2000万慢性乙肝患者需要抗病毒新药治疗,常用核苷类药物耐药性严重促使非核苷类新型抗HBV药物成为研发热点。主要研究内容:以非核苷2-吡啶酮类化合物为先导,着重研究引入氢键供配体和亲水性基团构建化合物库;经系统构效关系研究选择高活性化合物进行动物体内外药效学试验,筛选NCE为创制自主知识产权高活性非核苷类抗HBV新药奠定基础。重要结果和关键数据:QSAR发现母体结构氢键供受体为活性所必需,增加氢键供受体对提高抗HBV活性至关重要;保留羟基苯环及2-吡啶环引入水溶性基团设计合成60个第一类新化合物,其中CH-065抑制HBV-DNA活性比阿德福韦酯提高40倍;链接杂环亲水或亲酯性基团,设计合成40个第二类新化合物,其中CH-197抑制HBV-DNA活性比阿德福韦酯提高50倍。选择活性较好的2-吡啶酮类化合物采用SYBYL6.9.1软件包的GASP和GALAHAD两种模块得到优化药效团模型;利用药代动力学和毒性预测,全新路线选择合成:丹皮酚、2-氯烟酸与取代苯经傅克酰基化、弱氧化得到取代吡啶酮关键中间体10,经6-羟基哒嗪酮经醚化、取代、Suzuki反应得到3-芳基取代-烯丙酸与取代哒嗪酮反应生成17,经Heck反应、开环重排得27,与1-叔丁基-5-(甲基磺酸酯)-1氢-四唑、取代碘苯反应得26,与丙炔酸甲酯反应得30。分子水平药效学研究:a.药物细胞毒性实验;b.HBV抗原抑制实验;c.探针法检测体外HBV DNA水平;d.染料法检测胞内HBV RNA水平;e.Hep G2.2.15 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cccDNA 的定量检测。筛选出的高活性化合物CH01作为一类新药NCE进行临床前研究:a.鸭乙肝病毒感染的鸭体内模型试验结果显示CH01对肝脏DHBV-RNA抑制率、停药后抑制病毒反跳效果优于阿德福韦酯;b. 组织分布:SD大鼠单剂量口服给药50mg/Kg后,CH-01在肝中浓度最高,肺、肾次之,心、脾、脑最少;c. Ames试验:CH-01在加和不加代谢活化系统S9时均无致突变性;d.SD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与绝对生物利用度评价:单剂量口服CH-01(50mg/Kg)后入血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0%。科学意义:项目的成功推动了我国新型非核苷类抗HBV药物研究进展。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organic dyes and reaction mechanism with Ag2CO3/Bi2O2CO3 photocatalyst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Empagliflozin, a sodium glucose cotransporter-2 inhibitor, ameliorates peritoneal fibrosis via suppressing TGF-β/Smad signaling
An alternative conformation of human TrpRS suggests a role of zinc in activating non-enzymatic function
Baicalin provides neuroprotection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ice model through Akt/Nrf2 pathway
新一代非核苷类HIV-RT抑制剂先导物的结构优化和类药性研究
一类新型非核苷类小分子活性化合物抗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作用机制的研究
新型非核苷类小分子活性化合物抗乙肝病毒复制作用机制的研究
基于喹啉骨架的新型非核苷类抗HBV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生物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