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细菌感染所致的各种炎症反应是导致肝癌、胃癌等不同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但支原体感染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我们在前期工作中发现,胃癌、肠癌等不同肿瘤组织中均有较高的猪鼻支原体感染率,猪鼻支原体感染可促进细胞的转化、迁移、侵袭和转移等恶性表型的发生, P37作为猪鼻支原体的主要膜蛋白抗原,也具有类似促细胞恶性表型的作用,而P37抗体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断支原体的促细胞恶性表型作用,同时发现P37可通过EGFR活化MAPK信号通路及提高MMP2活性,促进TNFα的分泌,提示P37在介导支原体的促细胞恶性表型中起重要作用。本项目拟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系统研究P37在介导猪鼻支原体促细胞恶性表型中的作用及相关的分子机制和信号传导通路,以期为肿瘤防治提供新的策略和潜在靶点。
猪鼻支原体及主要膜蛋白抗原p37均可促进细胞侵袭转移等恶性表型的发生,但相关机制不清。本项目对p37在介导支原体感染及促细胞恶性表型中的作用和有关网络调控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下述主要研究结果:1、猪鼻支原体通过P37蛋白氨基端区域与细胞表面受体分子ANXA2的相互作用感染细胞;P37或ANXA2抗体及P37 N’端多肽均可抑制支原体感染细胞。2、猪鼻支原体及P37均可增强ANXA2及EGFR的磷酸化,P11和EGFR的活化能促进支原体对细胞的感染。3、猪鼻支原体或P37能增强细胞P65的磷酸化及NF-kB信号通路下游基因的表达、引起细胞EMT的发生及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 P65抑制剂能够有效阻断支原体或P37的促细胞迁移作用和EMT相关的分子变化。4、支原体感染与胃癌转移及血管癌栓呈明显正相关,而与胃癌患者的生存期呈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猪鼻支原体通过P37与宿主细胞ANXA2的相互作用感染细胞,并通过激活以NF-kB信号通路为中心的调控网络促进EMT的发生及细胞迁移侵袭;猪鼻支原体感染在胃癌中有重要临床意义,有可能是预防和治疗胃癌的重要靶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ANXA2(Y23)的磷酸化调节及在介导猪鼻支原体感染和促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和机制
VlpA分子长度变化对猪鼻支原体黏附细胞的影响及机制解析
HNRNPK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调节胃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分子机制
猪鼻支原体表面可变脂蛋白vlp家族介导黏附宿主细胞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