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重性精神疾病。近年来,精神分裂症少突胶质细胞异常假说日益受到重视。脑组织基因表达分析、分子遗传及脑影像学等研究均表明该病患者的髓鞘完整性和功能受损,提示少突胶质细胞功能异常可能在该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将在既往工作基础上,采用定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芯片检测技术,在病例-对照样本中进行少突胶质细胞和髓鞘相关基因(OMRGs)的关联分析;采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检测与分析患者可能存在的大脑解剖和功能连接异常;在SNP单位点、单体型遗传关联分析和多基因交互作用分析的基础上,用现有算法和创建的新算法,探讨OMRGs易感基因与患者脑区连接异常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本研究有望筛选出若干与精神分裂症关联的OMRGs易感基因,并初步明确与这些易感基因相关的脑区连接异常的影像学特征;为精神分裂症少突胶质细胞异常假说提供新的实验证据。
根据计划书内容,本项目集中精神分裂症遗传和神经影像二个方面开展研究。.1、精神分裂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完成了包括4,8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131例正常对照的二阶段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发现6p22和11p11.2区域6个SNP与精神分裂症关联,达到全基因组统计水平。其中,3个新发现的易感SNP位点位于6号染色体短臂组织相容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区域,强烈提示MHC区域含有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NKAPL, ZKSCAN4,PGBD1等。采用定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芯片检测技术,在散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样本中对613个基因的1144个SNPs位点进行病例-对照遗传关联分析,10 余个少突胶质细胞和髓鞘相关基因(OMRGs)的关联分析,发现髓鞘相关通路基因与精神分裂症关联,继而用GWAS数据进行了验证,并探讨了不同基因的交互作用。.2、精神分裂症影像研究: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髓鞘完整性及脑区间功能连接与OMRG基因变异的关联,按DSM-IV 有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严格按照匹配的原则,完成了118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116例健康对照的入组工作和数据采集工作。全部扫描均采用北京大学第三院放射科SIEMENS MAGNETOM Trio Tim 3.0 Tesla磁共振扫描仪完成。每个受试者总扫描时间约为40分钟,采集数据包括结构磁共振成像(sMRI)、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fMR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析OMRGs、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髓鞘完整性之间的关联。.在Nature Genetics等SCI收录杂志发表论文14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Magnetic Properties and Spontaneous Polarization of La-, Mn- and N-Doped Tetragonal BiFeO3: A First-Principles Study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基于非线性接触刚度的铰接/锁紧结构动力学建模方法
脑老化时少突胶质细胞异常与记忆降低关系的研究
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异常与癫痫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研究
精神分裂症相关DISC1选择性剪接导致少突胶质细胞分化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
ICK调控少突胶质细胞发育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