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水红花子自77年版药典开始收载,具有散血消癥,消积止痛之功,用于癥瘕痞块、瘿瘤肿痛、食积不消、胃脘胀痛等症,临床生用或炒至爆花使用。但对本品炮制前后功用的改变与其内在物质基础变化的相关性、及其炮制原理与工艺迄今没有解释,而弄清这些问题对评价和控制药材质量,正确指导临床用药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我们通过省课题"水红花子质量标准及花旗松素药效学实验研究"发现本品生用善消癥、制用善消积;爆花率越高,物质基础与药理作用改变越大;且炮制后有新成分产生,这与功效改变有关。本研究拟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炮制工艺;用HPLC指纹图谱比较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用制备HPLC、SFE、GC/MS等分离鉴定炮制后产生的新成分;通过血液流变学、MTT法及S180肉瘤等实验,揭示炮制前后功用的改变与其内在物质基础变化的相关性;释析炮制原理。为指导临床用药准确和有效,质量评价与控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HPLC 与 HPCE 结合测定复方湿生扁蕾胶囊中 6 种化学成分含量
添加有机物料对豫中烟田土壤呼吸的影响
优化研究生科研经历 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基于陕西省高校2017年度毕业研究生的调查分析
基于GEO数据库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小鼠基因芯片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关键基因验证
蒙药塔日奴炮制前后物质基础变化及功效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中药芫花炮制前后物质基础及抗肿瘤活性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何首乌炮制前后功效的改变与内在成分质的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制巴戟炮制前后功效变化的物质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