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从分子水平进一步明确了BCR基因的结构,第一次阐明了伴phI染色体急性白血病在22号染色体的断裂点丛集区域,并将其合名为bcr2(m-BCRI)和bcr3(m-BCR2);提出了引起染色体易位的工作模型.用DNA印迹法和筑巢式RT/PCR,从基因的结构和转录表达两个水平上对一组慢粒及PHI急白患者进行了详尽的研究首次将筑巢式PT/PCR方法用于诊断PhI阳性白血病,研究了PhI染色体阴性慢粒患者的BCR及ABL基因的结构,发现存在着分子异质性.慢粒急变时发现有PhI染色体以外附加的核型改变,25%患者示P53等位基因缺失.用RT/PCR方法动态观察了慢粒BMT后MRD的转归,深入研究了PhI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受累细胞来源,分化水平以及基因重排的特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NUP98/PMX1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变机制中的作用
延胡索酸酶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miR-203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中的功能和机制研究
USP47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