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蛋白质复合物组及其网络结构的揭示,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领域。因此,加快对病原性弧菌蛋白质组相互作用网络的研究,对该菌的防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项目拟在实验室比较扎实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His-pull down和native/SDS-PAGE方法辅以Fa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共沉淀等技术,以副溶血弧菌为对象,按照亚蛋白质复合物组学技术路线,发现和鉴定外膜蛋白质复合物组及其相互作用网络。将对单个蛋白差异的蛋白质组推进至蛋白质-蛋白质复合物的蛋白质复合物组的研究,并进一步将蛋白质复合物组推进至蛋白质复合物组相互关系的揭示。并在此基础上,对耐盐蛋白质复合物组进行相关功能研究。这些结果将对深入开展病原菌弧菌的病原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揭示蛋白质-蛋白质复合物组及其网络结构,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领域。因此,加快对病原性弧菌蛋白质组相互作用网络的研究,对该菌的防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项目采用基于native-SDS/PAGE的蛋白质组学技术路线结合Fa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共沉淀等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方法,开展副溶血弧菌和大肠杆菌外膜蛋白质复合物组的研究。分别建立了大肠埃希菌K12 BW25113和副溶血弧菌的Native/SDS PAGE 2D图谱。前者鉴定出94个蛋白,发现先前未报道的22种蛋白复合物,采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对其中6种进行了确认;后者共鉴定出70个蛋白点,分析出15种蛋白复合物,对其中4种进行了确认;进而构建其相互作用网络。在此基础上,开展耐药、耐盐和铁离子限制蛋白质复合物组的研究,旨在发现细菌以蛋白质复合物组进行环境不利因素应激的特征,揭示细菌调节能量代谢系统的相关规律。首先发现耐药、耐盐和铁离子限制蛋白质复合物组。进一步采用基因克隆、原核表达、重组蛋白纯化和抗体制备,对这些差异蛋白及其复合物进行了验证。同时采用缺失菌株和高表达菌株对这些重要复合物进行功能研究。结果发现,能量代谢相关复合物组功能下调,导致质子动力势下降,使抗生素进入细胞减少。这一机制阐明对理解细菌耐药特性与能量代谢代偿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这些研究将对单个蛋白差异的蛋白质组推进至蛋白质-蛋白质复合物的蛋白质复合物组的研究,并进一步将蛋白质复合物组推进至蛋白质复合物组相互关系的揭示。这些结果对深入开展病原菌弧菌的病原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项目发表论文10篇,其中SCI论文9篇,影响因子均大于3 (大约5的3篇); 部分内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基于FTA-BN模型的页岩气井口装置失效概率分析
滚动直线导轨副静刚度试验装置设计
副溶血弧菌外膜蛋白抗原组学
副溶血弧菌NorM蛋白的多药耐药机制及其基因表达调控研究
ToxR蛋白调控副溶血弧菌酸耐受反应的分子机制
基于组学的副溶血弧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分子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