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者前期对东亚地区(香港、上海、泰国、安徽)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进行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ETS-1基因是SLE的一个新的易感基因,但该基因导致疾病易感的功能位点及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前期研究已将功能位点定位于基因的3'UTR区域,且不同基因型个体ETS-1基因表达有显著差异,此外,通过软件预测分析发现两个可能的功能位点(rs1128334和rs4937333)均改变了microRNA的结合位点,因此,我们推测功能位点通过改变microRNA的结合位点,使ETS-1基因表达调控异常,以至Th17细胞分化异常,从而导致了疾病的易感。为验证该假设,我们拟通过检测候选microRNA对不同基因型个体ETS-1基因的表达调控作用,分析所改变的microRNA对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以及相关SNP和microRNA的功能,为明确ETS-1基因在SLE发生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积极的探索。
在前期进行GWAS研究中,发现ETS1基因是东亚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一个易感基因,其中位于该基因3'UTR区域的一个SNPrs1128334位点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明确的相关性,考虑到该基因与SLE的相关具有人群特异性,课题组利用在山东收集的北方汉族人群对该基因又进行了验证性关联分析,根据HapMap数据利用Haploview软件分析了ETS1基因的连锁不平衡状况,选择了7个标签SNP位点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北方汉族人群中rs1128334位点同样是与SLE关联最显著的一个位点,而且对SLE的作用要大于在香港地区的汉族人群(OR值分别为1.83 与1.29),该结果进一步表明了ETS1基因与SLE相关的人群特异性。为鉴定ETS1基因导致SLE易感的功能位点,我们根据关联分析的结果,选择了三个候选位点rs1128334,rs4937333和rs6590330位点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三个位点均对ETS1基因的表达有影响,不同基因型个体ETS1的表达水平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而且三个位点组成的危险性单体型同样可以降低ETS1基因的表达水平。表明这三个位点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由于rs1128334与rs4937333位于3'UTR区域,且改变了某些microRNA的结合位点,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了我们的推测,同时,rs6590330位点可能也是由于改变某个转录因子的结合能力从而影响了ETS1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课题组还对ETS1基因与其它几个SLE的易感基因之间的是否存在交互作用进行了分析,选择了TH17与B细胞相关的基因如IRF5, STAT4, IKZF1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进一步证实了这些基因在北方汉族人群与SLE相关的同时,还发现ETS1基因与IRF5, STAT4, IKZF1存在明显的基因交互作用,而且基因表达分析表明ETS1基因与这些基因之间的表达具有线性关系。.考虑到自身免疫病的易感基因存在一定的重叠,课题组还利用收集的1015例强直性脊柱炎样本与1050个对照对ETS1基因进行了分析,发现ETS1基因同样是汉族人群强直性脊柱炎的易感基因,为避免假阳性,我们又利用在宁夏收集的385个强直性脊柱炎与400个对照进行了验证,证实了我们的发现,为更好的理解ETS1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Intensiv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enhancement of Bi5O7I via coupling with band structure and content adjustable BiOBrxI1-x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S)-14-Methyl-1-octadecene, the Sex Pheromone of the Peach Leafminer Moth
七羟基异黄酮通过 Id1 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
Sparse Coding Algorithm with Negentropy and Weighted ℓ1-Norm for Signal Reconstruction
基于免疫易感基因多效性挖掘系统性红斑狼疮全新易感基因及其功能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易感基因染色体定位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基因TNFAIP3、TNIP1的作用机制研究
中国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基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