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因子(TF)作为炎症与凝血机制之间相互作用的关键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可通过抑制TF表达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然而如何实现对粥样斑块部位的定向干预仍然是研究难点。EGFP-EGF1是我们制备的一种可特异性靶向TF的融合蛋白,前期实验证实EGFP-EGF1修饰的PEG-PLA纳米粒(EGFP-EGF1-PEG-PLA-NP)能靶向定位于高表达TF的细胞及血栓部位,是以TF为靶点药物的良好载体;同时我们在小鼠动脉粥样斑块部位检测到TF高表达,并已筛选出可抑制TF表达的siRNA。因此,本研究拟构建载TFsiRNA表达载体的EGFP-EGF1-PEG-PLA-NP,通过细胞及动物模型对其靶向性、安全性、药动学进行检测,进而探讨其对TF高表达的动脉粥样斑块及血栓形成的影响,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靶向治疗提供新途径。
3年来,课题组紧密围绕组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开展粥样斑块及血栓的定向干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首次成功制备了TF-siRNA pGenesil-3载体,将其装载于EGFP -EGF1蛋白修饰纳米粒中(EGFP-EGF1-PEG- PLA- NP),鉴定并优化了该纳米粒的粒径、电位、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放率;在体外研究了EGFP-EGF1-PEG- PLA- NP细胞毒性、细胞结合与摄取能力,以及对细胞膜TF表达的影响,证实该系统能主动靶向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TF,并定向抑制其表达;进而通过动物体内外实验,研究了载siRNAEGFP-EGF1-PEG-PLA-NP对细胞与粥样斑块部位TF表达、斑块及血栓形成的影响。该工作较为系统地研究了EGFP-EGF1–PEG–PLA–NP的载药系统,载药后对以组织因子为靶点的局部靶向和干预有效可行,证实可通过抑制TF表达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此项研究为抗栓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在生物医学纳米材料领域做出了新的探索,并初具转化研究前景。研究成果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ZL 201010106567.9),在Biomaterials、PLoS One、Int J Nanomedicine等优秀杂志上发表系列研究论文5篇,总影响因子达到28.6分,共被引用42次,受邀进行国内外大会报告3次,已基本完成了预定研究目标,在小动物水平实现对高表达组织因子血栓部位的纳米载药靶向干预。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Loss of a Centrosomal Protein,Centlein, Promotes Cell Cycle Progression
Complete loss of RNA editing from the plastid genome and most highly expressed mitochondrial genes of Welwitschia mirabilis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组织因子靶向纳米粒介导CCR2-shRNA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
凝血因子Ⅶ-L蛋白纳米粒靶向介导decoy基因干预血栓前状态的实验研究
新型血管靶向性腺病毒介导siRNA抑制胃癌血管生成
组织因子基因转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和血栓形成的机制和模型的研究